劫尘

jié chén [ jie chen]
繁体 劫塵
注音 ㄐ一ㄝˊ ㄔㄣˊ

词语释义

凡尘,人世。

谓兵火战乱之余烬。

词语解释

  1.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 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⒉ 凡尘,人世。

清黄宗羲《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洪昇《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⒊ 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耶律楚材《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劫尘的网络释义

劫尘 (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

  • 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
  • 元种八厉中的「地之厉」,高傲极端,好强争胜,喜爱向强者挑战,不服输的性格也让其成了仅次于天之厉的存在。后因天厉被封,厉族内部因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发生歧义,劫尘遭魑岳与贪秽设计迫害,魂体将散之际遇上即将圆寂的剑通慧,双方谛下约订,劫尘得以藉剑通慧躯体重生,但必须替代剑通慧守住禁锢天之厉的天锁;后在佛骨天锁崩毁后,重见天日。
  • 劫尘 (汉语词语)

  • 1.极长的时间。道经谓天地从形成至毁灭为一大劫。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诗:“至今阙胜赏,浩劫随荣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此时 何玉凤 的遭际真算得千古第一个乐人,来享浩劫第一桩快事!”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阿难》:“数千万光年中的七尺之躯,与无穷的浩劫中的数十年,叫做‘人生’。”
  • 2.大灾难。 清 赵翼 《焦山江上》诗:“终然浩劫入沧桑,纵有赤心天不谅。”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纪行》:“两番罹浩劫,一旦扫沉阴。”《花城》1981年第2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浩劫,他们的头脑要复杂得多。”
  • 3.大台阶。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仇兆鳌 注引《广雅》:“浩劫,宫殿大阶级也。” 清 曹寅 《由普德至天界寺入苍翠庵漫题》诗之一:“浩劫前王造,微名过客题。”
  • 汉字详情

    jié [jie]
    部首: 217
    笔画: 7
    五笔: FCL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GIKS
    四角: 4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2) 威胁;威逼

    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说文》

    劫之以众。——《礼记·儒行》

    已珉欲以齐秦劫 魏。——《战国策·秦策》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不可劫以死生。——《淮南子·精神》

    因以劫众。——《汉书·高帝纪》

    积威所劫。——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劫杀(劫持并加以杀害);劫略(以威力胁迫于人);劫盟(以暴力逼人缔结盟约);劫质(挟持人质,借此勒索)

    (4) 抢夺;强取

    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战国策·燕策》

    谋劫单于母。——《汉书·李广苏建传》

    行劫缚者。——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劫掳(抢劫掳掠);劫鞘(抢劫鞘银);劫磷(劫难;灾难。磷:薄;损伤);劫剞(抢劫掠夺);打劫(抢劫);行劫(进行抢劫)

    名词

    (1) 盗贼,劫匪 。如:劫人(强盗);劫帅(盗贼的首领);劫盗(强盗;劫贼);劫贼(强盗;土匪)

    (2) 佛教名词。“劫波”(或“劫簸”)的略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后人借指天灾人祸 。如:劫灰(本为佛教所谓“劫火”之余灰,后多指战乱后留下的残迹);劫内(在大难、厄运之中);劫磨(灾难;折磨);劫花(凋谢之花)

    (3) 围棋术语,争夺某一从属未定的棋眼

    陈木南正在暗欢喜,又被他生出一个劫来,打个不清, 陈木南又要输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ake by force, coerce; dis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ip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ap7 [海陆丰腔] giap7 [梅县腔] giap7 [东莞腔] giap7 [客英字典] giap7 [台湾四县腔] giap7 [客语拼音字汇] giab5 [宝安腔] giap7 [陆丰腔] giap7
    ◎ 潮州话:giab1 (kiap)「澄海」gia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三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怯入聲開口三等kĭɐpkiap
    chén [chen]
    部首: 338
    笔画: 6
    五笔: I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G
    四角: 9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

    dust, dirt, ashes, cinders

    方言集汇

    ◎ 粤语:ca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