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人一等

jiā rén yī děng [ jia ren yi deng]
注音 ㄐ一ㄚ ㄖㄣˊ 一 ㄉㄥ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礼记•檀弓上》:“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后以“加人一等”指超过常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成语用法

加人一等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学问才能等超过一般人。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加人一等”指超过常人。

《礼记·檀弓上》:“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 夫子曰:‘ 献子加於人一等矣。’”
唐杨炯《隰州县令李公墓志铭》:“寻丁外艰,哀毁踰制,加人一等。”
《旧唐书·陆象先传》:“象先清浄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 湜每谓人曰:‘ 陆公加於人一等。’”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此老生平亦无大过,但务欲其识加人一等,故不觉至是耳,可不戒哉!”

加人一等的国语词典

超过别人一等。语本《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形容学识、才能出众。唐.杨烱〈隰州县令李公墓志铭〉:「寻丁外艰,哀毁逾制,加人一等,俯就三年。」

加人一等的网络释义

加人一等

  • 加人一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iā rén yī děng,意思是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 加人一等的翻译

    英语: a cut above, top quality
    法语: un cran au-dessus, la meilleure qualité

    汉字详情

    jiā [jia]
    部首: 217
    笔画: 5
    五笔: LKG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SR
    四角: 46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2) 同本义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4) 增加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6) 放在上面,加上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8) 施加;强加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9)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10) 参加;加与 。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11) 凌驾,侵凌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

    (1)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加二(— 方言。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名词

    (1) 益处;好处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姓

    英文翻译

    add to, increase, aug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gaa3
    ◎ 客家话:[梅县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东莞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陆丰腔] ga1 [沙头角腔] ga1 [宝安腔]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ra/keaka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děng [deng]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F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GDI
    四角: 883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2) 同本义

    等,齐简也。——《说文》

    (3) 等级;辈分

    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

    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

    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

    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地位高低的差别);等子(宋代的御林军;标本,样本);等分(等级名分);等外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的产品);等列(等级品位);等别(等级)

    (5) 台阶

    出降一等。——《论语·乡党》

    (6) 类型;样子

    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

    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 关汉卿《窦娥冤》

    (7) 又如:此等人;等侪,等俦(同类)

    (8) 戥子 。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如:等子(戥子。小型的秤);等秤(戥子和秤)

    动词

    (1) 等同,使一样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2) 又如:等作(等同;当作);相等;大小不等;等头(齐头,齐等);等伦(同辈;同类的人)

    (3) 等待,等候

    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水浒传》

    (4) 又如:等车(候车);等人(等候别人);等米下锅(比喻经济拮据而急需)

    (5) 推迟 。如:等几天再看

    (6) 区别等次

    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

    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

    (7) 又如:等列(分等级);等衰,等杀(等差);等务(不同的事务)

    (8) 衡量 。如:等量(衡量;比较)

    形容词

    程度、数量相等

    等,齐也。——《广雅·释诂四》

    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助词

    (1) 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我等;彼等;一干人等

    (3) 列举后煞尾

    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5)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关羽、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购置笔、纸等

    副词

    (1) 一样,同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2)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

    英文翻译

    rank, grade; wait; equal; 'etc.'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2
    ◎ 客家话:[陆丰腔] den3 [宝安腔] den3 [沙头角腔] dien3 [客英字典] den3 [台湾四县腔] den3 den1 [梅县腔] den3 [海陆丰腔] den3 den1 [东莞腔] den3 [客语拼音字汇] den1 den3 te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多改上聲開口一等taix/t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