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

gōng kè [gong ke]
繁体 功課
注音 ㄍㄨㄥ ㄎㄜ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功课 gōngkè

(1) 学生的课业

schoolwork;lesson;study

(2) 家庭作业

做功课
homework

词语解释

  1. 古代对属下工作成绩的考核。

    《韩非子·八经》:“有道之主听言,督其用,课其功,功课而赏罚生焉,故无用之辩不留朝。”《汉书·薛宣传》:“ 宣 考绩功课,简在两府,不敢过称以奸欺诬之罪。” 唐 白居易 《张元夫可礼部员外郎制》:“虽文才秀出,功课高等者,满岁而授,犹曰美迁。”

  2. 佛教语。指每日按时诵经念佛等事。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 唐 寒山 《诗》之二七六:“终是礼道场,持经置功课。”

  3. 借指每日必做的事情。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曲:“向巖阿,且婆娑,琴书笔砚为功课。” 叶圣陶 《病夫》:“现在他要上这级数极多的转折扶梯,更是艰难的功课。”

  4. 指按规定程序所做的事。

    《红楼梦》第八十回:“吉时已到,请 宝玉 出去奠酒,焚化钱粮,散福。功课完毕, 宝玉 方进城。”

  5. 学生按照规定学习的课业。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老夫心中闷倦,后花园内走一遭去,看孩儿做下的功课咱。” 元 狄君厚 《火烧介子推》第三折:“ 介林 於府学中攻书,已经半年之间,不知你做甚功课里。” 丁玲 《团聚》:“她进了学校,功课最好,人人夸她,她很会交际。”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对属下工作成绩的考核。

《韩非子·八经》:“有道之主听言,督其用,课其功,功课而赏罚生焉,故无用之辩不留朝。”
《汉书·薛宣传》:“宣考绩功课,简在两府,不敢过称以奸欺诬之罪。”
唐白居易《张元夫可礼部员外郎制》:“虽文才秀出,功课高等者,满岁而授,犹曰美迁。”

⒉ 佛教语。指每日按时诵经念佛等事。

唐慧能《坛经·机缘品》:“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
唐寒山《诗》之二七六:“终是礼道场,持经置功课。”

⒊ 借指每日必做的事情。

元张养浩《山坡羊》曲:“向巖阿,且婆娑,琴书笔砚为功课。”
叶圣陶《病夫》:“现在他要上这级数极多的转折扶梯,更是艰难的功课。”

⒋ 指按规定程序所做的事。

《红楼梦》第八十回:“吉时已到,请宝玉出去奠酒,焚化钱粮,散福。功课完毕, 宝玉方进城。”

⒌ 学生按照规定学习的课业。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老夫心中闷倦,后花园内走一遭去,看孩儿做下的功课咱。”
元狄君厚《火烧介子推》第三折:“介林於府学中攻书,已经半年之间,不知你做甚功课里。”
丁玲《团聚》:“她进了学校,功课最好,人人夸她,她很会交际。”

功课的国语词典

定治事的程序,以稽核其进度、成绩。

功课的网络释义

功课 (词语)

  • 【功课】
  • 1.古代对属下工作成绩的考核。《韩非子·八经》:“有道之主听言,督其用,课其功,功课而赏罚生焉,故无用之辩不留朝。”《汉书·薛宣传》:“ 宣 考绩功课,简在两府,不敢过称以奸欺诬之罪。” 唐 白居易 《张元夫可礼部员外郎制》:“虽文才秀出,功课高等者,满岁而授,犹曰美迁。”
  • 功课造句

    晚上,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复习功课。
    他利用星期天为我补功课。
    考试前,很多同学都在通宵达旦地复习功课。
    当天学的功课要当天复习,趁热打铁才能记得牢。
    姐姐废寝忘食地复习功课,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
    他平时不努力,临近考试了才废寝忘食地赶功课。
    我们要认真学习功课,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国家。
    从考试成绩来看,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补习功课不行,必须从最基本的知识补起才行。
    早晨头脑清醒,是温习功课的好时光。
    清晨,我坐在石凳上,在鲜花的环绕下预习功课。
    爸爸每天晚上都辅导小妹做功课。
    唐老师耐心地帮助田芳补习功课。
    每天晚上写完了作业;还要预备第二天的功课。
    婶婶东拉西扯了大半天,原来想让我帮小堂弟补习功课。
    明天只有数学和外语两门功课,其余的书就不用带了。
    考试之前她又把功课复习了一遍。
    为了考上研究生,哥哥拼命复习功课。
    老师为生病而落下功课的同学补课。
    考试临近了,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功课。
    李老师每个周末都坚持给我们辅导功课。

    汉字详情

    gōng [gong]
    部首: 217
    笔画: 5
    五笔: A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S
    四角: 14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英文翻译

    achievement, merit, good resul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东莞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k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kuŋkung
    [ke]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J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WD
    四角: 36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