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功臣
(1) 旧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现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词语解释
君主时代称有功之臣。
《书·大禹谟》:“ 禹 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 汉 有天下,矫 秦 之枉,徇 周 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唐 、 宋 、 明 三代赐给有功之臣的名号。
《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加功臣号,始於 唐德宗 , 宋朝 因之,至 元丰 乃罢。中兴后加赐者三人而已: 韩世忠 扬武翊运功臣 , 张俊 安民靖难功臣 , 刘光世 和众辅国功臣 。”
指对某人某事有贡献的人。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宋 邵氏 《思姓解》一书……因有 山阳 段氏 朝端 为作《辨误》一卷,其所纠正,颇足为 邵氏 功臣。” 萧乾 《栗子·矮檐》:“这年近三十的老姑娘,是这家的三代功臣。”
特指对革命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人。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十:“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可能生长。”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四章:“这人恐怕是当了功臣以后骄傲罗。”
引证解释
⒈ 君主时代称有功之臣。
引《书·大禹谟》:“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⒉ 唐、宋、明三代赐给有功之臣的名号。
引《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加功臣号,始於唐德宗,宋朝因之,至元丰乃罢。中兴后加赐者三人而已:韩世忠扬武翊运功臣,张俊安民靖难功臣,刘光世和众辅国功臣。”
⒊ 指对某人某事有贡献的人。
引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宋邵氏《思姓解》一书……因有山阳段氏朝端为作《辨误》一卷,其所纠正,颇足为邵氏功臣。”
萧乾《栗子·矮檐》:“这年近三十的老姑娘,是这家的三代功臣。”
⒋ 特指对革命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人。
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十:“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可能生长。”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四章:“这人恐怕是当了功臣以后骄傲罗。”
功臣的国语词典
有功劳于国家的臣子。
如:「这次迎新会能顺利举行,班代表是最大的功臣。」
功臣的网络释义
功臣
功臣的翻译
功臣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东莞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ko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公 | 古紅 | 見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kuŋ | ku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2) 同本义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事君不贰是谓臣。——《国语·晋语》
臣治烦去惑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
臣则左之。——《礼记·少仪》。注:“谓囚俘。”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御(臣妾仆御);臣宰(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
(4) 国君所统属的众民 。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 君主制时的官吏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臣门如市(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竟像集市一样热闹);臣下(臣子。君主制时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称
(10) 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11) 又如:臣下(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12) 对父的自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史记·高帝纪》
(13) 对一般人的自称。表示自谦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
动词
(1) 役使 。如:臣虏(奴役,役使)
(2) 臣服
匈奴背叛不臣。——《盐铁论·本议》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战国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优(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相当于臣服)。又指为臣,作臣子。如:臣仕(为人臣而任官职);臣臣(为臣者尽为臣之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tsiin2 [宝安腔] cin2 [海陆丰腔] shin2 chin2 [客英字典] chin2 sh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shin2 chin2 [陆丰腔] shin3 chin3 [客语拼音字汇] s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辰 | 植鄰 | 常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ʑĭĕn | z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