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底

gōng dǐ [ gong di]
注音 ㄍㄨㄥ ㄉ一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功底 gōngdǐ

(1) 功力的基础

在文字学方面,他曾下过一番苦功,因而功底深厚
essentials of basic training

词语解释

  1. 功夫的底子;基本功。

    峻青 《海啸》第三章十九:“你一个女孩子,小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样的功底?” 李玲修 《笼鹰志》:“他毕竟有坚实的功底,有着艺术天才所必有的坚毅。”

引证解释

⒈ 功夫的底子;基本功。

峻青《海啸》第三章十九:“你一个女孩子,小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样的功底?”
李玲修《笼鹰志》:“他毕竟有坚实的功底,有着艺术天才所必有的坚毅。”

功底的网络释义

功底

  • 功底,指功力的基础。在某个方面有一定的能力,达到很高的境界。如:在文字学方面,他曾下过一番苦功,因而功底深厚。
  • 功底造句

    这两个人的文学功底可以说是不分轩轾。
    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演艺界不少明星都是昙花一现,只有功底深厚才能永葆艺术青春。
    演艺界许多明星都是择祸从轻,只有功底深厚才能永葆艺术青春。
    从事刻印章这门手艺的,开始要拜师学艺,先要认真学习书法,真草隶篆宋五种字体都要学,直至达到了一定的书法功底,才可用刀在木板上练习刻字。
    遣词用典也都很妥帖生动,感觉得出来,这作者的文学功底相当深厚。
    我查了一下,大午不是土老冒,学识功底厚重,能给大学讲课。
    谭同学下了课后,又钻进故纸堆,深耕细作;顾老师为了不在学生面前掉格,单拿评上教授时刻那点功底应对,是应付不了的,也得学术再出发。
    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洋洋洒洒,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缪佳欣具备深厚的摄影的技术功底,虽是夜间摄影作品而细部仍丝丝入扣,艺术家对光线,暗部细节,照片颗粒等的处理细致入微。
    旁边的李光地看后神情呆滞,这比他的字迹高明许多,远观可见这八字矫若惊龙,连贯一体,就好像是有十几年功底似的。
    来,小师弟,我们去后边的施法海测测你的功底。
    英达发挥他的良好英文功底,在法庭上用英文盘驳日本战犯的戏慷慨激昂,非常过瘾。
    上承“二王”,潇洒从容,风流跌宕,书卷气浓,尤其是手札,功底深厚,耐人寻味。
    文明古国功底深,文化繁荣兴中华;文教事业育栋梁,文学艺术乐百姓;文采飞扬耀中华,文娱风采壮豪情;文韬武略数英雄,文雅气质真精神。
    此外,王铎、傅山等以书法大家,其绘画多得力于书法功底,笔力扛鼎,水墨淋漓。
    因为在管事中务实革新,认真肩负,被屡次评为“杰出记者“,通过工作灵活轩敞、达观进取的我具有了深挚的文学功底。
    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
    陶师傅手艺极好,不仅精通各式家具的制造,而且参加过大量古建筑的修缮及复建工程,具备深厚的古建功底。
    学习不够,认识不透,功底不厚。

    汉字详情

    gōng [gong]
    部首: 217
    笔画: 5
    五笔: A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S
    四角: 14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英文翻译

    achievement, merit, good resul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东莞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宝安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 潮州话:gong1 (k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kuŋkung
    dǐ,de [di,de]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Q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HPM
    四角: 00242

    详细解释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广( yǎn),氐( )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名词

    (1) 最下面,底端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如:白底红花

    代词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如:底事(此事)

    副词

    (1) 尽;极 。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de

    英文翻译

    bottom, underneath, under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陆丰腔] dai3 [客英字典] dai3 gi3 te3 [台湾四县腔] dai3 di3 [梅县腔] dai3 [东莞腔] dai3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1 [宝安腔] dai3 [沙头角腔] dai3 [海陆丰腔] dai3 di3
    ◎ 潮州话:doi2 di2(tói tí)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