劓刖
注音
一ˋ ㄩㄝˋ
词语释义
1.割鼻断足。
2.危殆不安貌。
词语解释
割鼻断足。
《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四年》:“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宋史·吕公著传》:“有欲復肉刑者,议取死囚试劓刖。”
危殆不安貌。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倾倚徵邪,劓刖不安。”
引证解释
⒈ 割鼻断足。
引《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四年》:“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
《宋史·吕公著传》:“有欲復肉刑者,议取死囚试劓刖。”
⒉ 危殆不安貌。
引汉王符《潜夫论·梦列》:“倾倚徵邪,劓刖不安。”
劓刖的网络释义
劓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刀,从鼻。刀割鼻子。本义: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2) 同本义
劓罚之属千。——《书·吕刑》
(3) 又如:劓鼻(割掉鼻子的酷刑);劓刖(割鼻断足;危殆不安的样子)
(4) 割除
我乃劓殄灭之。——《书·盘庚中》
(5) 又如:劓割(劓剥。残害);劓除(削灭)
英文翻译
cut off no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梅县腔] ngi5 [海陆丰腔] ngi6
◎ 潮州话:俄丸(义),ngi6 (ngǐⁿ)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梅县腔] ngi5 [海陆丰腔] ngi6
◎ 潮州话:俄丸(义),ngi6 (ngǐ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劓 | 魚器 | 疑 | 脂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ŋi | ngiih/ngyh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月声。本义: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 同本义
刖,绝也。——《说文》
刖,断也。——《广雅》。假借为“蚏”
蚏,断足之刑也。——《说文》
刖五百。——《周礼·司刑》。注:“断足也。周改髌作刖。”
刖强鉏。——《左传·庄公十六年》
昔卞和献宝, 楚王刖之。——《史记》
(2) 又如:刖足(古代一种酷刑,砍掉脚)
英文翻译
cutting off feet as form of punish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et8 [台湾四县腔] ngiet8 [梅县腔] nget8 [海陆丰腔] ngiet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d6 [宝安腔] ngiet8
◎ 潮州话:鹅锅8(月);又:冤8(越),ghuêh8 uag8「潮州」uêg8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et8 [台湾四县腔] ngiet8 [梅县腔] nget8 [海陆丰腔] ngiet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d6 [宝安腔] ngiet8
◎ 潮州话:鹅锅8(月);又:冤8(越),ghuêh8 uag8「潮州」uêg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月 | 魚厥 | 疑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ngyat/ngvat | ŋĭwɐ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