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相啖

gē ròu xiāng dàn [ge rou xiang dan]

词语释义

此乃历史典故。

汉字详情

[ge]
部首: 208
笔画: 12
五笔: PDHJ
五行:
仓颉: JRLN
四角: 32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2)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割,断也。——《广雅·释诂一》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日钦劓割夏邑。——《书·多方》

(3) 又如:割鲜(割杀畜兽);割烹(割切烹调);割刀(切割之刀)

(4) 放弃 。如:割恩(弃绝私恩);割遣(舍弃;丢开)

(5) 分割;割取

东割膏腴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割宅(划分宅区);割壤(划分土地;裂地分封)

(7) 杀,屠宰 。如:割杀(抹脖子;杀);割鸡;割头税

(8) 割,损害 。如:割割剥(残害,掠夺);割剥元元(残害百姓。元元:百姓)

(9) 买 。如:割肉(上街买肉)

英文翻译

cut, divide, partition; cede

方言集汇

◎ 粤语:go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t7 [海陆丰腔] got7 [客英字典] got7 [东莞腔] gok7 got7 [梅县腔] got7 [宝安腔] got7 [客语拼音字汇] god5 [台湾四县腔] got7 [陆丰腔] got7
◎ 潮州话:guah4 (kua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達入聲開口一等katkɑt
ròu [rou]
部首: 612
笔画: 6
五笔: MWWI
五行:
仓颉: OBO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形容词

(1) 凡俗 。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方〉∶形容柔软 。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动词

(1) 吃肉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英文翻译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uk7 [陆丰腔] gniuk7 [台湾四县腔] ngiuk7 [宝安腔] ngiuk7 [客英字典] ngiuk7 [梅县腔] niuk7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5 [东莞腔] ng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如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nʑĭunjuk/ruk
xiāng,xiàng [xiang]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S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BU
四角: 46900

详细解释

xiāng

副词

(1) 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动词

(1) 相差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xiàng

动词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名词

(1) 人的外貌,相貌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如:照个相

(4) 官名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xiāng

英文翻译

mutual, reciprocal, each 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soeng3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1 siong5 [宝安腔] siong5 | siong1 [陆丰腔] siong1 siong5 [客英字典] s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1 siong5 [梅县腔] siong1 [沙头角腔] siong5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siong5 [东莞腔] siong5 s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xiong3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iangsĭaŋ
dàn [dan]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OO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FF
四角: 6908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炎声。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2) 同本义

啖,噍啖也。——《说文》

啖,食也。——《广雅》

啖啖常欲人之有。——《荀子·王霸》。注:“并吞之貌。”

啖函启化。——《太玄·玄莹》。注:“含也。”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 苏轼《食荔枝二首》

茹啖其草木之荑实。——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啖蔗(吃甘蔗,愈吃愈甜。比喻渐入佳境);啖啖(贪吃的样子);啖指咬舌(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4) 给吃

吉妇取枣以啖 吉。——《汉书·王吉传》

先生…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将炙啖朱亥。—— 唐· 李白《侠客行》

(5) 又如:啖养(饲养);啖虎(餵虎)

(6) 用饵或好象用饵勾引;引诱

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史记·高祖本纪》

(7) 又如:啖围(紧紧包围;引诱并包围);啖以重利

英文翻译

eat, feed; chew, bite; en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6
◎ 客家话:[梅县腔] tam3 [陆丰腔] tam1 [客英字典] jam3 tam3 tan2 [海陆丰腔] tam6 ram3 [客语拼音字汇] tam4 yam2 [台湾四县腔] tam5 jam3 [宝安腔] t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九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敢上聲開口一等damx/daamdʰɑ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