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包翦缕

gē bāo jiǎn lǚ [ ge bao jian lv]
繁体 割包翦縷

词语释义

方言。偷窃。

词语解释

  1. 方言。偷窃。

汉字详情

[ge]
部首: 208
笔画: 12
五笔: PDHJ
五行:
仓颉: JRLN
四角: 32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2)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割,断也。——《广雅·释诂一》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日钦劓割夏邑。——《书·多方》

(3) 又如:割鲜(割杀畜兽);割烹(割切烹调);割刀(切割之刀)

(4) 放弃 。如:割恩(弃绝私恩);割遣(舍弃;丢开)

(5) 分割;割取

东割膏腴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割宅(划分宅区);割壤(划分土地;裂地分封)

(7) 杀,屠宰 。如:割杀(抹脖子;杀);割鸡;割头税

(8) 割,损害 。如:割割剥(残害,掠夺);割剥元元(残害百姓。元元:百姓)

(9) 买 。如:割肉(上街买肉)

英文翻译

cut, divide, partition; cede

方言集汇

◎ 粤语:go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t7 [海陆丰腔] got7 [客英字典] got7 [东莞腔] gok7 got7 [梅县腔] got7 [宝安腔] got7 [客语拼音字汇] god5 [台湾四县腔] got7 [陆丰腔] got7
◎ 潮州话:guah4 (kua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達入聲開口一等katkɑt
bāo [bao]
部首: 202
笔画: 5
五笔: Q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RU
四角: 277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 )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2) 用纸、布等裹东西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召南·野有死麕》

草木渐包。——《书·禹贡》

包有鱼。——《易·姤》

包之以虎皮。——《礼记·乐记》

(3) 又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4) 包含,包容。里面含有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皆包在诸谷中。——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把小费包在内;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饰;遮盖;原谅,宽容)

(6) 包围。四面围住

河水分流,包山而过。——《水经注·河水》

(7) 又如:包络(包围环绕)

(8) 保证,担保

包你没事。——萧德祥《杀狗劝夫》

(9) 又如:包换;包退;包赔;包管(保证;保险;保单);包票

(10) 约定专用

烂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梅尧臣《村豪诗》

(11) 又如:全包(全部占有);包饭;包厢;包程;包机

(12) 承担,即答应负责办好 。如:包销;包办;包产;包工;包医;包教

(13) 镀上一层 。如:包金;包银

(14) 做 。如:包饺子

名词

(1) 装东西的袋子 。如:书包;旅行包;行李包

(2) 包裹起来的东西 。如:药包;邮包;包复(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裹)

(3) 因碰撞而引起的肿块 。如:脑门儿上碰了个包;脚上起了个包

(4)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食物 。如:菜包;汤包

(5) 毡制的圆顶帐篷 。如:蒙古包

(6) 姓

量词

(1) 包装好的一堆单件

五官掾献橘数包。——《后汉书·杨由传》

(2) 又如:一包香烟

英文翻译

wrap, pack, bundle; packag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 客家话:[梅县腔] bau1 [台湾四县腔] bau1 [客英字典] bau1 [陆丰腔] bau1 [客语拼音字汇] bau1 [东莞腔] bau1 [沙头角腔] bau1 [宝安腔] bau1 [海陆丰腔] bau1
◎ 潮州话:b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交平聲開口二等pauprau/peau
jiǎn [jian]
部首: 626
笔画: 15
五笔: UEJ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NM
四角: 8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初生的羽毛

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说文》。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 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

(2) 姓。

动词

(1) 剪整齐

实始翦商。——《诗·鲁颂·閟宫》

翦,齐也。——《释言》

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翦缀(裁剪缝纫);翦发(修剪头发);翦灯(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3) 割截;杀戮

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4) 又如:翦刈(铲除);翦草除根(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得伸展);翦棘(斩除荆棘)

(5) 歼灭 。如:剪除(消灭);剪翕(剪灭)

(6) 削减

毋是翦弃。——《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削也。”

卫人翦 夏戊。——《左传·哀公十一年》。注:“削其爵邑也。”

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翦,削也。”

(7) 又如:翦抑(削弱;压制);翦弱(削弱)

英文翻译

scissors; cut, clip; annhi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en3 [陆丰腔] tsian1 [台湾四县腔] zien3 [宝安腔] zen3 [客英字典] zien3 [梅县腔] zien3 [客语拼音字汇] j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淺仙A開上聲開口三等仙Acienx/zieentsĭɛn
[lv]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ovg
五行: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娄声。本义:麻线)

(2) 同本义

缕,线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有布缕之征。——《孟子》。注:“紩铠甲之缕也。”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或断绝众缕,绕带手腕。——《潜夫论·俘侈》

(3) 又如:缕綦(用线织綦);缕綵(用各色不同的线缕成其文采)

(4) 泛指细而长的东西,线状物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三国志·文帝纪》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己《鹊踏枝》

(5) 又如:缕子脍(食品名。以细切的鱼肉制成);缕肉羹(肉丝羹);缕金(金丝;以金丝为饰);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指在大红洋缎的衣面上用金线绣成百蝶穿花图案的紧身袄。裉,上衣前后两幅在腋下合缝的部分);缕细(细如丝缕)

(6) 帛

故为祷朝缕绵。——《管子·侈靡》。注:“帛也。”

(7) 又如:缕绵(绸帛丝绵)

形容词

(1) 连续不断 。如:缕悉(一条一条很清楚);缕堤(临河处所筑小堤。因连绵不断,状如丝缕,故名);缕缕行行(方言。成群结队。形容很多);缕续(接连不断)

(2) 通“褛”。衣破 。如:蓝缕(破衣)

副词

(1) 一条一条地,详尽地

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缕举也。——葛洪《抱朴子》

(2) 又如:缕细(底细,详情);缕责(细责,苛责)

量词

(1) 一丝,一股

红光一缕。——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一缕烟;千丝万缕;一缕幽香

(3) 股、绞等 。如:一缕麻;一缕头发

动词

(1) 疏通;分流 。如:缕河(疏通河流)

(2) 一种刺绣方法 。如:纳缕(刺绣方法之一)

割包翦缕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