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

fù cí [fu ci]
繁体 副詞
注音 ㄈㄨˋ ㄘ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副词 fùcí

(1)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adverb

词语解释

  1. 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引证解释

⒈ 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副词的国语词典

区别或限制事物的动作、形态、性质的词,常附加于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之上,如「高飞」中的「高」、「很可爱的人」中的「很」。

副词的网络释义

副词 (英语副词)

  • 副词(Adverb 简称adv.)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副词可分为:时间副词、频率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表顺序的副词。
  • 副词 (汉语副词)

  • 副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ùcí,基本意思是指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相当于英语的verb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 副词造句

    二言常作领衬字,多数由副词和动词组成,如试看,试问,长随,敢教,何愁,何须,何来,应怜,莫向,曾记,犹存,唯求,方知,等等。
    由“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和句尾语气词构成的感叹句。
    本文着重描写“来”作副词和介词的语法、语义特点,并探讨其语法化途经。
    实词研究只包括代词、数量词、副词。
    即使在每一类副词中,由于儿童概念发展的不均衡性,掌握的顺序也有先后。
    教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形容词与情状副词的比较制成挂表,内容如附件一。
    通过实例考察,“式”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区别词,但不排除为区别词与副词的兼类词。
    近代汉语副词“真个”所构成的副体结构的句法功能主要是作谓语,偶有作补语成分的。
    状态副词告诉我们一个动作是如何进行的。
    这个副词的比较级该怎样变?
    转折词。用一个关联词或关联副词将句子通过某种逻辑关系连接起来。根据意思的不同转折词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第二章回顾相关时间副词的文献探讨,期许从前人的经验之中获得学习。
    初步掌握副词的构成方式以及使用方法。
    程度副词“哏”、句末语助词“有”等是元代新产生的语法成分。
    作者先教导读者基本文法概念,包含各种动词、时态、形容词、副词、不定词、倒装句等等。
    本文通过句法、语义和语用描写,运用替换、省略等方法考察了反诘语气副词的功能。
    在汉语副词特征上,多音节词与单音节词的语法功能是有区别的,但在以往的副词研究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种语体制约原则。
    用所给形容词或副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根本”类否定性副词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小类。
    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复习了数词、介词、代词、连词、形容词与副词。

    汉字详情

    [fu]
    部首: 208
    笔画: 11
    五笔: GKLJ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MWLN
    四角: 12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畐( )声。( )本义:用刀剖开。《说文》:“判也。”《诗·大雅》:“不坼不副。”)

    (2) 相称,符合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遗黄琼书》

    (3) 又如:名副其实;副顺(顺应,随顺)

    (4) 交付,付与

    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唐· 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寓言》

    形容词

    (1) 非正的(区别于“正”或“主”)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副研(副研究员。仅次于研究员的高级研究人员);副将(副总兵);副榜(明代乡试、会试中,于正式名额取的较优秀者);副爷(将领的属僚);副贡(副贡生,乡试中副榜录取的入国子监)

    (3) 次要的

    误中副车。——《汉书·张良传》。师古曰:“副,谓后乘也。”

    (4) 又如:副产品;副次(次要)

    名词

    (1) 辅助职务;副手;助手

    乃令秦武阳为副。——《战国策·燕策》

    (2) 又如:团副;大队副;中队副;三副

    (3) 书籍、文献的副本

    副在有司。——《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师古曰:“副,贰也。其列侯功籍,已藏于宗庙;副贰之本,又在有司。”

    (4) 又如:副启(正式信件之外附加的信);副封(副本);副墨(副本;书籍、著作或文件正本之外的复制本)

    (5) 古代王后及贵族妇女戴的用假发编成的髻 。如:副笄(古代贵妇人的头饰);副笄(王后的首饰和上服)

    (6) 副词的简称

    (7) 姓

    量词

    (1) 一套 。如:一副耳环;一副象棋

    (2) 双 。如:一副眼镜;一副手套

    (3) 一张 。如:一副嘴脸;一副笑脸

    英文翻译

    assist; supplement; assist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梅县腔] fu5 [陆丰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海陆丰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东莞腔] fu5 [宝安腔] fu5
    ◎ 潮州话:h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敷救去聲開口三等pĭukphiuh/phiow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

    副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