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镡

jiàn tán [ jian tan]
繁体 劍鐔
注音 ㄐ一ㄢˋ ㄊㄢˊ

词语释义

即剑首。指剑柄的末端常有的圆形部分。 2.指剑。

词语解释

  1. 即剑首。又称剑鼻。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假寐凭书簏,哀吟叩剑鐔。” 清 金农 《送猗氏杜祺孙之雍州》诗:“剑鐔扣罢又重看, 饭颗山 前骨相寒。”

  2. 指剑。

    宋 王安石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幕中俊乂闲刀笔,帐下驍雄冷剑鐔。” 清 黄遵宪 《庚午中秋夜始识罗少珊于矮屋中》诗:“匆匆三年忽已过,秋风重磨旧剑鐔。”

引证解释

⒈ 即剑首。又称剑鼻。

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假寐凭书簏,哀吟叩剑鐔。”
清金农《送猗氏杜祺孙之雍州》诗:“剑鐔扣罢又重看, 饭颗山前骨相寒。”

⒉ 指剑。

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幕中俊乂闲刀笔,帐下驍雄冷剑鐔。”
清黄遵宪《庚午中秋夜始识罗少珊于矮屋中》诗:“匆匆三年忽已过,秋风重磨旧剑鐔。”

剑镡的网络释义

剑镡

  • 剑镡,即剑首。指剑柄的末端常有的圆形部分。
  • 汉字详情

    jiàn [jian]
    部首: 208
    笔画: 9
    五笔: WGI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LN
    四角: 8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刀,佥( 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2) 同本义

    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

    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

    (3)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

    (4) 剑术 。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

    动词

    (1) 以剑杀人

    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

    (2) 挟在胁下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

    英文翻译

    sword, dagger, sa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im3

    宋本广韵

    xín,tán,chán [xin,tan,chan]
    部首: 506
    笔画: 17
    五笔: QSJH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MWJ
    四角: 817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剑柄与剑身连接处两旁突出的部分 。亦称“剑鼻”、“剑口”、“剑首”、“剑环”等

    天子之剑,以…周宋为镡。——《庄子》

    (2) 古代兵器名,形似剑而小

    延寿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镡。——《汉书》

    (4) 另见 chán;tán

    英文翻译

    dagger; small sword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