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觉刻意求工,是无端多费气力。”
成语辨析
刻;不能写作“克”;工;不能写作“公”。
成语用法
刻意求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刻意求工的网络释义
刻意求工
反义词
刻意求工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宫桷。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6) 绘画;修饰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 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7)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8) 划,割 。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9) 严格要求 。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10) 限定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12) 伤害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14) 铭记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名词
(1)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六点一刻
形容词
(1) 刻薄;苛刻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2)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3) 急迫 。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4) 刻苦 。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t7 [陆丰腔] ket7 [客英字典] kat7 ket7 kwat7 kiet7 [东莞腔] ket7 [梅县腔] kat7 ket7 [海陆丰腔] kat7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ad5 kiad5 [宝安腔] ket7 | kat7 [台湾四县腔] kat7 kiet7
◎ 潮州话:kêg4 (kh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刻 | 苦得 | 溪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kʰək | khok/q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 | 於記 | 影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ʔĭə | qih/io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2) 同本义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说文》 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工匠;工人。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现代为工人和工人阶级的总称 凡攻木之工七。——《考工记·总目》 五日工事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唐· 韩愈《师说》 得赵人 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战国策·赵策》 (4) 又如:矿工;临时工;工农联盟;工民(古代从事工艺的人) (5) 古代特指乐官或乐人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6) 又如:工师(乐师);工瞽(古代乐官) (7) 古代特指女工 。如:工容(女工和容貌);工德(指妇工) (8) 官吏;职事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备用,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9) 又如:工部大堂(工部尚书。大堂:明清时对中央各院、部、司长官的恭维称谓);工正(古官名。主管工艺之事);工师(古代官名。掌管百工);工官(周礼官名。属冬宫。汉代时负责工艺、器械、武器制造等);工尹(官名。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 (10) 工夫;技术 。如:工细楼台(工笔细画的楼台);工伎(技艺方术);工用(技艺和使用);工架(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做工;唱工 (11) 工地;工作场所 。如:工地;工棚 (12) 工程 。如:工功(工程);工要(工程重要之处);竣工 (13) 工业 。如:工商业;工业品;工机(古时指纺织业) (14) 工作;生产劳动 。如:做工;上工;工食(工钱;伙食费);工顾钱(雇佣人所付的工钱);工银(工薪,工金,工钱,工资。均为工作、劳动的报酬) (15) 工作量 。如:工时 (16) 工日,一人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劳动量,由一个假设的平均人日构成的一种单位 。如:这项工程需两千个工 (17) 用于人的姓氏后作为“工程师”的简称 。如:张工,李工 (18) 传统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 。如:工尺谱 (19) 通“功” (20) 劳绩,功绩 凡师不工则助牵王车。——《周礼·春官》 (21) 又如:天工(很大的功劳) (22) 成效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子·五蠹》 形容词 (1) 精巧,精致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韩愈《进学解》 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战国策·魏策》 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既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邪?——明· 侯方域《马伶传》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2) 又如: 工奇(精巧奇特);工捷(精熟敏捷);工楷(工整的楷书);工绮(精致华丽) 动词 (1) 擅长;善于 工文学者非所用。——《韩非子·五蠹》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工于心计;工于书画 英文翻译labor, work; worker, laborer
方言集汇◎ 粤语:g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梅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沙头角腔] gung1 [宝安腔] gung1 ◎ 潮州话:gang1(kang) ,gong1(ko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