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印

kè yìn [ ke yin]
注音 ㄎㄜˋ 一ㄣˋ

词语释义

刻印 kèyìn

(1) 刻写和油印

刻印宣传品
cut and mimeograph

(2) 有皱纹

脸上刻印着几道深深的皱纹
have (wrinkles)

(3) 牢记

他的话深深刻印在人们的心头
engrave on one's mind

(4) 雕刻印章

engrave a seal

词语解释

  1. 雕刻印章。

    《史记·留侯世家》:“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晋书·职官志》:“二曰印曹,掌刻印。”

  2. 雕版印刷。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陈师曾 、 齐白石 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 日本 木刻专家之上。” 赵诚 《中国古代韵书》第六章第一节:“《中原音韵》是 元 周德清 根据当时戏剧家如 关汉卿 、 马致远 等人的戏曲作品的用韵字编辑而成……到了 元 元统 元年(公元1333),才加以修改,写成定本,并正式刻印出来。”

  3. 比喻印象极深,不易磨灭。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当天的情形是还活鲜鲜地刻印在我的脑子里面的。” 巴金 《家》十四:“过去的事好像已经刻印在心上了。”

引证解释

⒈ 雕刻印章。

《史记·留侯世家》:“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晋书·职官志》:“二曰印曹,掌刻印。”

⒉ 雕版印刷。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第六章第一节:“《中原音韵》是元周德清根据当时戏剧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戏曲作品的用韵字编辑而成……到了元元统元年(公元1333),才加以修改,写成定本,并正式刻印出来。”

⒊ 比喻印象极深,不易磨灭。

郭沫若《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当天的情形是还活鲜鲜地刻印在我的脑子里面的。”
巴金《家》十四:“过去的事好像已经刻印在心上了。”

刻印的国语词典

雕刻印章。

刻印的网络释义

刻印 (基本释义)

  • (1)刻写和油印
  • (2) 有[皱纹]
  • (3) 牢记
  • (4) 雕刻印章
  • 刻印的翻译

    英语: to engrave a seal, stamp mark, to print with carved type, to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刻印造句

    我却认为他们一定会对我的表现留下深刻印象,我现在在这里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
    许绍雄饰演的正是妙手书生朱聪,当年以书生形象出现的许实在是一般,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沈泰之前,陆剑民版卫青、董勇版卫青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考试的文章是要公布的,称为“闱墨”,还要刊刻印书,卖给参加考试的人做范文。
    这种农业生产的法律规定,从云梦秦简中,还渗透到各种秦代的考核制度中,给人深刻印象。
    北条实际上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在他旅行的时候都会拍下不少令人有深刻印象风景照。
    清明节期间,齐齐哈尔游客齐国良一家慕名来到“中国温泉之乡”大庆市林甸县,三天的温泉之旅,给他们全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众所周知,我们如今所处的是火箭科学时代,哪怕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玩意也要给人留下高科技的深刻印象。
    西藏和平解放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事业,仅有的若干个木刻印经院印出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经书。
    给我至今都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在季老会客室的一面墙壁上,从地到顶,整齐摆放的一套《四部丛刊》。
    华光哪有闲空搭理他,大脑变身刻印机一口气刻印完了整个镜头,这才悻悻然说道“怎么没人,你使劲敲。
    最常见的凸版印刷形式是木刻印版。
    成立仪式上,布依族迎客歌、民歌、花棍舞等布依族原生态歌舞逐一亮相,给来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依我来看,经验式的研讨会是最能够给人深刻印象的指示器,这次的事情是不同的。
    不论是溪江乡肖冲渡槽加固,还是沿溪镇东区水厂建设;不论是达浒镇麻州大坝重建,还是达浒镇书香龙潭坝提质改造,都给黎石秋留下了深刻印象。
    方李邦琴说,旧金山中国城是世界旅游圣地,每年涌入游客上百万,只要其在窗橱驻足三分钟,就会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说明意大利多少有些大意失荆州外,哥斯达黎加这匹黑马的倔强和顽强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便是世界级优秀门将布冯伤愈复出,也难挡他们的进球。
    因为卡通形象醒目、生动,老少咸宜,容易在最短时间内给受众留下最深刻印象。
    一是校团委成批打造的包装考究的“青花瓷”笔,上面刻印着学校的番号和祝福语。
    像责任感、承担义务等无法从成绩排名上体现出来的品质和能力,孩子会因他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而给大学留下深刻印象。

    汉字详情

    [ke]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YNTJ
    五行:
    仓颉: YOLN
    四角: 02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宫桷。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6) 绘画;修饰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 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7)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8) 划,割 。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9) 严格要求 。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10) 限定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12) 伤害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14) 铭记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名词

    (1)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六点一刻

    形容词

    (1) 刻薄;苛刻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2)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3) 急迫 。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4) 刻苦 。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英文翻译

    carve, engrave; quarter hou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t7 [陆丰腔] ket7 [客英字典] kat7 ket7 kwat7 kiet7 [东莞腔] ket7 [梅县腔] kat7 ket7 [海陆丰腔] kat7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ad5 kiad5 [宝安腔] ket7 | kat7 [台湾四县腔] kat7 kiet7
    ◎ 潮州话:kêg4 (kh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
    yìn [yin]
    部首: 215
    笔画: 5
    五笔: QGBH
    五行:
    仓颉: HPSL
    四角: 7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9) 姓

    动词

    (1) 盖章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英文翻译

    print, seal, stamp, chop, m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n3 ngan3
    ◎ 客家话:[梅县腔] jin5 [海陆丰腔] rin5 rang5 [客英字典] jin5 [陆丰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4 [宝安腔] jin5 [沙头角腔] jin5 [东莞腔]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jang5
    ◎ 潮州话:ing3 「揭阳」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刃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qjinh/innʔĭĕn

    刻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