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

cì kè [ ci ke]
注音 ㄘˋ ㄎㄜ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刺客 cìkè

(1) 进行暗杀的活动的人

assassin

词语解释

  1. 怀挟武器进行暗杀的人。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梁 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 盎 安陵 郭门外。”《后汉书·杜林传》:“既遣而悔,追令刺客 杨贤 於 陇坻 遮杀之。” 唐 韩愈 《平淮西碑》:“阴遣刺客,来贼相臣。”《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道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 叶紫 《行军散记四·捉刺客》:“师长的房间里突然怪叫了一声--捉刺客呀!”

  2. 玫瑰花的别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予长兄 伯声 常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玫瑰为刺客。”

引证解释

⒈ 怀挟武器进行暗杀的人。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后汉书·杜林传》:“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於陇坻遮杀之。”
唐韩愈《平淮西碑》:“阴遣刺客,来贼相臣。”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道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
叶紫《行军散记四·捉刺客》:“师长的房间里突然怪叫了一声--捉刺客呀!”

⒉ 玫瑰花的别称。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予长兄伯声常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玫瑰为刺客。”

刺客的国语词典

暗杀别人的人。

刺客的网络释义

刺客 (职业名称)

  •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一种特殊职业,常由于政治、私怨等原因,负责对某个目标人物实施谋杀或暗杀。有的刺客是单独行刺,有的则是多人协作;有的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专职刺客,有的则受客观环境影响偶然成为刺客。刺客行刺或受人指使,或出于私恨,或为钱财名声,或为国家人民;等等,不一而足。世界各国史料均有记载刺客的相关事迹,近现代也同样有刺客活动。许多国家的安全局都设有刺客一职,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苏联的克格勃(KGB)、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等。某些恐怖组织也训练有专门暗杀、谋杀各国领导人和其他要员的刺客。
  • 刺客的翻译

    英语: assassin, murderer
    法语: assassin

    刺客造句

    那千户再三犹豫,仍决定入房搜拿刺客。
    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
    当尤里目睹一个俄罗斯黑帮老大杀死了两名刺客后,他决定开始贩卖军火的生活,并与他的弟弟威特里一起合作。
    刺客们离开公寓,又越墙而走,消失在黑夜里。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亚索的确是一个发育起来了非常无解的刺客英雄,而且顺起来很能秀,绝大多数玩家还是打心底里喜欢这个英雄。
    夜黑风高月,杀人放火天,平静的夜色当中天空未起波澜,然而在孔府却掀起了惊涛骇浪,一群实力强大的刺客潜入了孔府,但目标似乎不是孔府之人。
    女侠聂隐娘为刺客型名人,在艺术作品中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而闻名。
    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之间有大批江湖人士听说刺客门联合章乐造反,而且现在都在围攻卫府。
    顺利解决掉第一个刺客,接下来就愉快多了,叶成和宁静配合良好,干掉了其余两个已有退意的刺客。
    嗯,缉捕刺客一事,当然不能放松,可如今洛阳情势复杂,整饬兵马,严阵以待,以防有人乘机再下毒手,才是重中之重。
    领导在台上讲话,讲了两个多小时,有人耐不住,拿起一个纸团就扔过去。领导恰好抬头看见,当时脸色就变了,大叫道:有刺客!
    “三监”的刺客欲刺杀周公,被采诗官尹丹芳等解救,终于化险为夷。
    英雄、恶魔、刺客、游侠、勇者、绝世佳人……所有人类想象力中最浪漫的元素,都会出现。
    然后有消息说,某县一位地位卑下的警官已经俘获并处死了所有三位刺客!
    给爱看古装戏的你:请不要在半夜挨蚊子咬的时候,突然大喊“有刺客”!然后在一掌打死一只蚊子后说:“难逃我的夺命追魂掌!”。
    臣接到万岁爷的密旨之后,心想找到一个既熟悉宫廷又忠心的刺客还是很有难度的。
    刺客实在不想看到这个糟老头装傻卖呆了,对着林麦说“你是说只要我给你百分之八十你就放走?那百分之二十留给我?你也太黑了吧!”。
    展昭追上刺客几招将其擒服,赶回开封府。
    超神的圣堂刺客,这一刻她那萌萌外表之下,隐藏着一个嗜血杀戮的心,无能敢与她争锋,无人敢与她齐驱并进。
    又伸了两个指头,是你我二人,又用双手一比,是两只手掐刺客腿腕子。

    汉字详情

    cì,cī [c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GMI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BLN
    四角: 52900

    详细解释

    (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2) 同本义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英文翻译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cik3 sik3
    ◎ 客家话:[宝安腔] ciuk7 | ci5 [梅县腔] ze5 ciuk7 lak7 [台湾四县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uk7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ug5 qiag5 qiug5 [陆丰腔] ciuk7
    ◎ 潮州话:ceng3 (tshùrng 旧时:tshǹg) ci3 (ch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賜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chieh/ciehtsʰĭe
    [ke]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T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HER
    四角: 3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2)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 东川。—— 白居易《雨夜有念》

    (3) 又如:客边(暂寓别人家里);客纲客纪(经常出门在外者的法度经验);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4) 以客礼相待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又如:客帐司(衙门中司接待的官员);客将(泛指一般吏役);客遇(以宾客相待);客礼(接待宾客的礼节)

    名词

    (1) 来宾,宾客

    客,宾 客。——《广韵》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主人敬客。则先拜客。——《礼记·曲礼》。按,客小于宾。

    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周礼·大行人》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周礼·象胥》

    济济者,客也。——《礼记·祭义》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座上有健谈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问远方。——《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客中(客人身分);客位(客厅);客长(对旅客的敬称);客官(对客人的敬称;对别部官员的称呼);客位(宾客的位次,席位);客道(为宾客之道);客难(宾客的问难)

    (3) 旅客;旅居他乡的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又如:客舟(客船。运送旅客的船);客衣(客行者的衣着);客侣(客旅。旅客)

    (5) 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后汉书·马廖传》

    (6) 又如:生客;熟客;客家(买货的一方,客户;雇工)

    (7) 诸侯委派出使他国的使臣

    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周礼》

    (8) 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臣闻吏议驱客,窃以为过矣。——李期《谏逐客令》

    鲁客事 楚王。—— 宋· 鲍照《拟古三首》

    (9) 又如:客卿

    (10) 外来的盗寇或敌人 。如:暴客(残暴的敌人)

    (11) 商贩,行商

    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儒林外史》

    (12) 泛指某人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王安石《省兵》

    (13) 鬼怪

    这荒园堑,怕花妖木客寻常见,去小庭深院。——汤显祖《牡丹亭》

    (14) 食客,门客

    欲以客往赴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比门下之客。——《战国策·齐策》

    问门下诸客。

    形容词

    (1) 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 。如:客观;客体

    (2) 过去的 。如:客岁;客冬

    量词

    用于论份出售的食品

    他又喊了一客葱花猪肉烧饼和一客肉馒头。——茅盾《有志者》

    英文翻译

    guest, traveller; custom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kak7 [梅县腔] hak7 kak7 ket7 [东莞腔] hak7 [客语拼音字汇] hag5 ked5 [陆丰腔] hak7 [客英字典] hak7 kak7 [宝安腔] hak7 | kak7 [沙头角腔] hak7 kak8 [台湾四县腔] hak7 kak7
    ◎ 潮州话:k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格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khrak/qeakɣ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