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刺

cì cì [ ci ci]
注音 ㄘˋ ㄘˋ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多言貌。 犹絮絮。 象声词。 连续相刺。

词语解释

  1. 多言貌。

    《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睡中刺刺闻人语, 季子 金多过 洛阳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十丈莲》:“其族叔某时劝女再适,女大声屏逐之,不容其刺刺语。”

  2. 犹絮絮。

    《明史·文苑传三·归有光》:“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 长兴 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 吴 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二更向尽,诸僕皆睡去,两人犹刺刺语。”

  3. 象声词。

    宋 梅尧臣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 刘半农 《敲冰》诗:“刺刺的大风,吹动两岸的大树,化作一片怒涛似的声响。”

  4. 连续相刺。

    《晋书·杨骏传》:“初, 骏 徵高士 孙登 ,遗以布被, 登 截被於门,大呼曰:‘斫斫刺刺。’旬日託疾诈死,及是,其言果验。”

引证解释

⒈ 多言貌。

《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
金元好问《入济源寓舍》诗:“睡中刺刺闻人语, 季子金多过洛阳。”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十丈莲》:“其族叔某时劝女再适,女大声屏逐之,不容其刺刺语。”

⒉ 犹絮絮。

《明史·文苑传三·归有光》:“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二更向尽,诸僕皆睡去,两人犹刺刺语。”

⒊ 象声词。

宋梅尧臣《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
刘半农《敲冰》诗:“刺刺的大风,吹动两岸的大树,化作一片怒涛似的声响。”

⒋ 连续相刺。

《晋书·杨骏传》:“初, 骏徵高士孙登,遗以布被, 登截被於门,大呼曰:‘斫斫刺刺。’旬日託疾诈死,及是,其言果验。”

刺刺的国语词典

多言的样子。

刺刺的网络释义

刺刺

  • 刺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 刺刺造句

    到了外婆家,妈妈刺刺不休地诉苦说在单位累,在家里也累等鸡毛蒜皮之事。
    有些人,明明说好要忘掉了,有些人,明明已经很久没有记起,可是偶尔听到他的名字,心底还是刺刺的疼。
    她抱怨妈妈总是刺刺不休。
    他刺刺不休地说个不停,叫人厌烦极了。
    都快十二点了,他俩还在刺刺不休,真讨厌。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针刺刺激量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
    紫瓷盘,盛鱼翅,一盘熟鱼翅,一盘生鱼翅。迟小池拿了一把瓷汤匙,要吃清蒸美鱼翅。一口鱼翅刚到嘴,鱼刺刺进齿缝里,疼得小池拍腿挠牙齿。
    有一根草刺刺入很深,上官云低下头用嘴唇吮住想把它吸出来。
    罗斯托夫看见国王的微微向前弯下的肩头颤栗了一下,仿佛打了个寒噤,看见他的左脚开始痉挛地用马刺刺着马的肋部,这匹受了训练的战马冷淡地东张西望,它呆在原地不动。
    刮地风狂,忽刺刺吹的石走沙飞扬,满天火光,红光光烧的山明谷亮。
    面对着群匪刺刺不休地纠缠,被深深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绝望煎熬着司徒雷“悔之晚矣!老爷!司徒雷只能以死谢罪啦…
    她看着我低头不语继续刺刺不休着。
    他对此刺刺不休地说了一下午。
    一日握手周旋,共倾积愫,促膝斗室,絮絮谈别后事,其情味之浓厚可知,而顾冷淡若是欤!知而人闭户长谈,石痴兴甚豪,将东游始末从头细述,语刺刺不可骤止。
    毛的玻璃状部位是很容易被打破,并留下一个尖点,容易穿透皮肤,将刺刺入。
    它们通过口腔中的两个尖刺刺进食,然后用它们强大的咽头来吸收食物。
    有时,雌鱼为了提醒雄鱼,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会故意找雄鱼的茬,比如刺刺其鱼鳍。
    纵然能达到防止毛刺刺伤及细菌繁殖的目的,但是殊不知油漆的危害远胜于毛刺刺伤及细菌繁殖的伤害。
    群居的昆虫是以自愿为他们的领地去死而著称的。一些种类的蜜蜂、大黄蜂和蚂蚁在它们的螫刺刺入目标并折断之后,它们就会万念俱灰。
    他用靴刺刺马的侧腹。

    汉字详情

    cì,cī [c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GMI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BLN
    四角: 52900

    详细解释

    (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2) 同本义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英文翻译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cik3 sik3
    ◎ 客家话:[宝安腔] ciuk7 | ci5 [梅县腔] ze5 ciuk7 lak7 [台湾四县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uk7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ug5 qiag5 qiug5 [陆丰腔] ciuk7
    ◎ 潮州话:ceng3 (tshùrng 旧时:tshǹg) ci3 (ch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賜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chieh/ciehtsʰĭe
    cì,cī [c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GMI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BLN
    四角: 52900

    详细解释

    (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2) 同本义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英文翻译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cik3 sik3
    ◎ 客家话:[宝安腔] ciuk7 | ci5 [梅县腔] ze5 ciuk7 lak7 [台湾四县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uk7 cih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ug5 qiag5 qiug5 [陆丰腔] ciuk7
    ◎ 潮州话:ceng3 (tshùrng 旧时:tshǹg) ci3 (ch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賜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chieh/ciehts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