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剖杀,割剥。
《书·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 孔颖达 疏:“刳剔谓割剥也。”《墨子·明鬼下》:“昔者 殷王 紂 ……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楚毒无罪,刳剔孕妇,庶旧鰥寡,号咷无告也。”《魏书·萧衍传》:“遂使顽嚚子弟,肆行淫虐;狡猾羣小,纵极贪惏;剥割苍生,肌肉略尽;刳剔黔首,骨髓俱罄。”《新唐书·韦处厚传》:“ 李载义 数破 沧 、 镇 兵,皆刳剔以献, 处厚 戒之,前后完活数百千人。”
削除,铲除。
宋 陆游 《直奉大夫陆公墓志铭》:“上官委以事,公至忘寝食寒暑,以趋事赴功。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引证解释
⒈ 剖杀,割剥。
引《书·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
孔颖达疏:“刳剔谓割剥也。”
《墨子·明鬼下》:“昔者殷王紂 ……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楚毒无罪,刳剔孕妇,庶旧鰥寡,号咷无告也。”
《魏书·萧衍传》:“遂使顽嚚子弟,肆行淫虐;狡猾羣小,纵极贪惏;剥割苍生,肌肉略尽;刳剔黔首,骨髓俱罄。”
《新唐书·韦处厚传》:“李载义数破沧、镇兵,皆刳剔以献, 处厚戒之,前后完活数百千人。”
⒉ 削除,铲除。
引宋陆游《直奉大夫陆公墓志铭》:“上官委以事,公至忘寝食寒暑,以趋事赴功。在玉山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刳剔的国语词典
剖解。
刳剔的网络释义
刳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夸声。本义:剖,剖开)
(2) 同本义
刳,判也。——《说文》
刲之刳之。——《礼记·内则》
刳剔孕妇。——《伪泰誓》
引刀自刳其腹。——王充《论衡》
(3) 又如:刳割(剖割);刳木(剖凿大木,使其中空);刳肝(剖挖肝脏);刳胎(剖割孕妇胎儿)
(4) 挖,挖空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5) 又如:刳心(挖出心脏);刳腔(挖空的腹腔)
(6) 杀,割
刳白马而盟。——《史记·苏秦列传》
(7) 又如:刳羊(古时外交结盟时杀羊宣誓);刳割(切割)
(8) 洗除,消除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庄子》
(9) 遭受残害
江东新刳于兵,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 唐· 韩愈《曹成王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u1 kwa1 [台湾四县腔] ku1 kwa1 [梅县腔] ku1 [海陆丰腔] ku1 kwa1 [宝安腔] ku1
◎ 潮州话:戈污1(区),ku1 (kh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枯 | 苦胡 | 溪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ʰu | kho/q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易声。本义:分解骨肉,把肉刮下)
(2) 同本义
剔,解骨也。——《说文》。按,即为鬄之或体。
去骨曰剔。——《通俗文》
(3) 又如:剔股;剔肉;剔骨头
(4) 挑;拔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唐· 张祜《赠内人》
(5) 又如:用小刀剔他的牙齿;剔牙杖;剔目(剜出眼珠);剔灯(挑灯)
(6) 用喙或舌舔整理 。
(7) 如:剔翎
(8) 剪削
剔削根节,断其脉络。——唐· 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
(9) 疏导 。
(10) 如:剔拨(指点,指教)
(11) 清除 。
(12) 如:剔除
(13) 挑捡;搜寻 。
(14) 如:剔抉(挑选)
(15) 弦乐弹奏指法之一,中指向外为剔 。
(16) 如:轻挑慢剔
(17) 通“剃”。理发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妇人皆剪剔以著假髻。——《北史·齐幼主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t7 [梅县腔] tit7 [客语拼音字汇] tid5 [客英字典] tit7 [东莞腔] tit8 [海陆丰腔] tit7 [宝安腔] tit7 [沙头角腔] tit7
◎ 潮州话:胎英4(秃),têg4 (th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逖 | 他歷 | 透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thek | dʰi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