刲刳

kuī kū [ kui ku]
注音 ㄎㄨㄟ ㄎㄨ

词语释义

剖割。

词语解释

  1. 剖割。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何必以刲刳为禀和之性,爓瀹为翼善之具哉。”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 禹 、 汤 、 文 、 武 ,并受刲刳; 周公 、 孔子 ,俱入鼎鑊。”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聚宝盆》引《挑灯集异》:“见渔翁持青蛙百餘,将事刲刳。 万山 感悟,以鏹买之,纵於池中。”

引证解释

⒈ 剖割。

南朝宋颜延之《重释何衡阳书》:“何必以刲刳为禀和之性,爓瀹为翼善之具哉。”
南朝梁沉约《均圣论》:“禹、汤、文、武,并受刲刳; 周公、孔子,俱入鼎鑊。”
清褚人穫《坚瓠馀集·聚宝盆》引《挑灯集异》:“见渔翁持青蛙百餘,将事刲刳。 万山感悟,以鏹买之,纵於池中。”

刲刳的网络释义

刲刳

  • 刲刳,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剖割。
  • 汉字详情

    kuī [ku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FFJH
    仓颉: GGLN
    四角: 42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宰杀,刺

    刲,刺也。从刀,圭声。——《说文》

    刲,屠也。——《广雅》

    刲羊击豕。——《国语·楚语》

    刲之刳之。——《礼记·内则》

    司马刲羊。——《仪礼·少牢礼》

    士刲羊无血。——《易·归妹》

    (2) 又如:刲刺(刺杀);刲剔(屠杀剖解);刲宰(宰杀)

    (3) 割取

    刲魏之东野。——《战国策·齐策》。注:“取也。”

    自出白刃,刲膺授僧。——《聊斋志异》

    (4) 又如:刲刳(剖割);刲股(割大腿肉)

    (5) 犹搔,抓搔

    你只管干你的去,就留你在家里,也是六枝儿刲痒痒儿敷余着一个。——《儿女英雄传》

    英文翻译

    cut, slice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kwi2 [台湾四县腔] kui2 gui1 [客英字典] kwui2 [海陆丰腔] kui2 g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圭齊合平聲合口四等khue/queikʰiwei
    [ku]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DFNJ
    五行:
    仓颉: KSLN
    四角: 4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夸声。本义:剖,剖开)

    (2) 同本义

    刳,判也。——《说文》

    刲之刳之。——《礼记·内则》

    刳剔孕妇。——《伪泰誓》

    引刀自刳其腹。——王充《论衡》

    (3) 又如:刳割(剖割);刳木(剖凿大木,使其中空);刳肝(剖挖肝脏);刳胎(剖割孕妇胎儿)

    (4) 挖,挖空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5) 又如:刳心(挖出心脏);刳腔(挖空的腹腔)

    (6) 杀,割

    刳白马而盟。——《史记·苏秦列传》

    (7) 又如:刳羊(古时外交结盟时杀羊宣誓);刳割(切割)

    (8) 洗除,消除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庄子》

    (9) 遭受残害

    江东新刳于兵,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 唐· 韩愈《曹成王碑》

    英文翻译

    cut out, dig, rip up, scoop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u1 kwa1 [台湾四县腔] ku1 kwa1 [梅县腔] ku1 [海陆丰腔] ku1 kwa1 [宝安腔] ku1
    ◎ 潮州话:戈污1(区),ku1 (kh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胡平聲開口一等kʰukho/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