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劝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成语用法
刮垢磨光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
引证解释
⒈ 原指培养人才时磨砺而使之高尚纯洁。
引唐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録,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⒉ 喻深入研讨,力求臻于精湛。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
⒊ 有时亦含贬义,喻致力于细琐之事。
引明沉鲸《双珠记·元宵灯宴》:“小生姓王,名楫,字济川,涿郡鄙夫,雕虫小技,焚膏费终岁之钻研,刮垢磨光,窃古人之糟粕。”
⒋ 涤除污垢,磨之使显出光泽。
引郑观应《盛世危言·火器》:“近来有人购他国不用之枪砲,刮垢磨光,充作新造者。”
刮垢磨光的国语词典
比喻将人的缺失除去,使其光芒显现。
刮垢磨光的网络释义
刮垢磨光
刮垢磨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2) 同本义
刮,掊杷也。——《说文》
刮,减也。——《广雅》
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
刮摩之工。——《考工记》
采椽不刮,茅茨不剪。——《史记·太史公自序》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三国志·关羽传》
(3) 又如:刮毒(刻毒,狠毒);刮子(耳光);刮刷(刮除干净);刮垢磨光;刮楹(刮削摩擦过的柱子);刮锅子;刮磨(磨练);刮摩(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4) 扫拂;刷抹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唐· 韩愈《进学解》
(5) 又如:刮土儿(刮扫土地。扫除无余);刮除(扫除);刮揸(刮扫清除)刮目(拭目;用新眼光看)
(6) 搜刮 。如:刮削(搜刮,剥削);从人民身上刮来的财富
(7) 牵扯 。如:刮擦(牵连);刮拉(方言。牵扯)
(8) 被钩住 。如:这只长袜在钉子上刮破了
(9) 男女间挑逗、勾搭 。如:刮上(勾搭上);刮涎(勾引;挑逗);刮剌(勾搭)
(10) 吵嚷,喧闹 。如:刮躁(喧闹,吵闹);刮言(闲聊)
(11) 象声词。如:刮喇(形容断裂声);刮刮杂杂(刮刮匝匝,刮刮拶拶。形容枯柴着火时的声音);刮剌剌(刮喇喇。暴响声)
吹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唐· 杜甫《前苦寒行》
(2) 又如:刮风(吹风);刮水(风吹动水面);刮地(大风掠地);刮面(吹面,扑面);刮野扫地(大风吹扫野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at7 [客英字典] kwat7 [宝安腔] gat7 [梅县腔] gwat8 gwat7 [海陆丰腔] k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陆丰腔] kuat7 [沙头角腔] g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刮 | 古䫄 | 見 | 黠合 | 入聲 | 黠 | 合口二等 | 刪 | 山 | kruvt/koat | kwa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2) 同本义
垢,浊也。——《说文》
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庄子·大宗师》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子·大体》
爬罗剔块,刮垢磨光。——韩愈《进学解》
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4) 耻辱,因不名誉而产生的羞耻感
受天下之垢。——《庄子·让王》
国君含垢。——《左传·宣公十五年》
(5) 沉积的水垢,尤指烧水器皿(如锅炉)内部的 。如:锅垢;水垢
(6) 蒙受屈辱或贬抑的实例 。如:忍辱含垢;垢辱;垢耻(耻辱);垢误(蒙耻受害)
(7) 邪恶,邪恶的人或事 。如:藏垢纳污
形容词
(1) 污秽不洁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蓬头垢面;垢氛(污浊的气氛);垢尘;垢俗(尘俗);垢染(污染);垢玩(污浊混乱,玩忽荒怠)
(3) 通“诟”。耻辱
维彼不顺,征以中垢。——《诗·大雅·桑柔》
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庄子·天下》
(4) 又如:含垢(忍受耻辱);忍垢(忍受耻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u5 [梅县腔] geu5 [海陆丰腔] kieu5 [客英字典] geu5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eu4
◎ 潮州话:哥乌3(购)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苟 | 古厚 | 見 | 侯 | 上聲 | 有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kux/kov | kəu |
详细解释
mó
动词
(1)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2) 同本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3)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4)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5) 又如:磨镜石(传说 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6) 磨擦 。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7) 磨炼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8)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9) 研讨;观摩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10)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11) 折磨 。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12) 拖延 。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13) 纠缠 。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14) 通“摩” 。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15) 磨灭;泯灭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 韩愈《送穷文》
(16) 转;移 。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17) 挥;摇 。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名词
(1) 磨刀石 。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2) 磨难;灾难 。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3) 另见
mò
名词
(1) 磨子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2) 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动词
(1) 用磨碎物 。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2) 转移;掉转 。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3) 晃动;摇动 。如:磨动(挥动;摇动)
(4) 碾轧土地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5) 〈方〉∶拉,指拉下脸子 。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2 mo5 [宝安腔] mo3 | mo2 [台湾四县腔] mo5 mo2 no2 [客英字典] mo2 mo5 mo3 [海陆丰腔] mo6 mo2 no2 [东莞腔] mo2 mo3 [陆丰腔] mo6 mo3 [梅县腔] mo1 mo2 mo5 no2 [客语拼音字汇] mo2 mo4 [梅县腔] mo6
◎ 潮州话:bhua5 ,mo7 [潮州、饶平]bho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摩 | 莫婆 | 明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mua | muɑ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广大,宽阔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动词
(1) 照耀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副词
仅仅,单 。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wong1 [东莞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gu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kwong1 [宝安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光 | 古黃 | 見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宕 | 唐 | kuɑŋ | ku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