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地

guā dì [ gua di]
注音 ㄍㄨㄚ ㄉ一ˋ

词语释义

1.谓大风掠地。 2.犹席卷。 3.喻搜刮无余。

词语解释

  1. 谓大风掠地。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是日东风刮地,自 洛 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余今正泣 杨朱 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宋 蔡伸 《惜奴娇》词:“雪意垂垂,更刮地,寒风起。”

  2. 犹席卷。

    《新唐书·藩镇传·程日华》:“前刺史 李固烈 ……请还 恒州 。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飢死,刺史不弃毫髮卹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遂共杀 固烈 ,屠其家。”

  3. 喻搜刮无余。

    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

引证解释

⒈ 谓大风掠地。

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是日东风刮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前蜀韦庄《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余今正泣杨朱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宋蔡伸《惜奴娇》词:“雪意垂垂,更刮地,寒风起。”

⒉ 犹席卷。

《新唐书·藩镇传·程日华》:“前刺史李固烈 ……请还恒州。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飢死,刺史不弃毫髮卹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遂共杀固烈,屠其家。”

⒊ 喻搜刮无余。

孙中山《兴中会宣言》:“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

刮地的网络释义

刮地

  • 刮地,ɡuā dì,谓大风掠地的意思。
  • 汉字详情

    guā [gua]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TDJH
    五行:
    仓颉: HRLN
    四角: 22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2) 同本义

    刮,掊杷也。——《说文》

    刮,减也。——《广雅》

    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

    刮摩之工。——《考工记》

    采椽不刮,茅茨不剪。——《史记·太史公自序》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三国志·关羽传》

    (3) 又如:刮毒(刻毒,狠毒);刮子(耳光);刮刷(刮除干净);刮垢磨光;刮楹(刮削摩擦过的柱子);刮锅子;刮磨(磨练);刮摩(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4) 扫拂;刷抹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唐· 韩愈《进学解》

    (5) 又如:刮土儿(刮扫土地。扫除无余);刮除(扫除);刮揸(刮扫清除)刮目(拭目;用新眼光看)

    (6) 搜刮 。如:刮削(搜刮,剥削);从人民身上刮来的财富

    (7) 牵扯 。如:刮擦(牵连);刮拉(方言。牵扯)

    (8) 被钩住 。如:这只长袜在钉子上刮破了

    (9) 男女间挑逗、勾搭 。如:刮上(勾搭上);刮涎(勾引;挑逗);刮剌(勾搭)

    (10) 吵嚷,喧闹 。如:刮躁(喧闹,吵闹);刮言(闲聊)

    (11) 象声词。如:刮喇(形容断裂声);刮刮杂杂(刮刮匝匝,刮刮拶拶。形容枯柴着火时的声音);刮剌剌(刮喇喇。暴响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唐· 杜甫《前苦寒行》

    (2) 又如:刮风(吹风);刮水(风吹动水面);刮地(大风掠地);刮面(吹面,扑面);刮野扫地(大风吹扫野地)

    英文翻译

    shave, pare off, scrap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at7 [客英字典] kwat7 [宝安腔] gat7 [梅县腔] gwat8 gwat7 [海陆丰腔] k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陆丰腔] kuat7 [沙头角腔] g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䫄黠合入聲合口二等kruvt/koatkwat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