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不入

dāo qiāng bù rù [ dao qiang bu ru]
繁体 刀槍不入
注音 ㄉㄠ ㄑ一ㄤ ㄅㄨˋ ㄖ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刀枪不入 dāoqiāng-bùrù

(1) 原义是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

neither swords nor spears can penetrate;a rigid way of thinking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孙猴子一样,早练得刀枪不入啦!”

成语用法

刀枪不入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思想等。

刀枪不入的国语词典

形容非常强壮坚固,连刀枪都无法损伤。

如:「这个厂牌的玻璃,号称刀枪不入,不禁让人想起《韩非子》中的矛盾寓言。」

刀枪不入的网络释义

刀枪不入

  • 刀枪不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āo qiāng bù rù,意思是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
  • 刀枪不入造句

    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
    与时间抗争者面对的是一个刀枪不入的敌手。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刀枪不入的伪装,常常在懂你人的面前彻底投降。
    为我们刀枪不入,不需要关心,久而久之我们变得就愈发坚强。偶尔我们也想要撒个娇,可长期的坚强使我们并没有办法立马柔软下来,于是我们选择更加坚强,所
    总有一天,我们会丢掉关于永无乡的梦想,变成刀枪不入的大人。
    我没有铜皮铁骨,我不能刀枪不入,但我有一颗无法攻破的内心。
    吃橘子吗?吃,我把皮剥了,不吃,我把你的皮剥了,你的皮挺厚,妖精三番五次、千方百计想剥你皮,就是刀枪不入哦,老猪,猴哥问候你,猪你快乐哈!
    真正的坚强也许并非刀枪不入,永远不会受任何伤害,而是被伤害以后,仍能直面内心最大的恐惧并走出阴影,做一个坚强的人。
    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生死无畏,顺逆从容。天下归元。
    佛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功德无量,修到高深处刀枪不入,金刚不坏。
    不如就承认一下,我没有想象的那么坚强,也不想那样刀枪不入,我只是想被温暖地抱一下。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没人的时候你想怎么脆弱怎么掉眼泪怎么舔伤口都可以。可天一亮穿上西装咱们就得刀枪不入。
    很多事情都经历过,所以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了解所以理解。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了解对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渐渐就没有什么事能伤害我,所以就变成刀枪不入了。
    国产手机不是当年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在洋枪洋炮面前,依靠迷信来阻挡进攻。
    原来他身上果然穿着刀枪不入的铠甲,此甲由千根万缕乌金丝织成,金丝柔软几不受力,因此削铁如泥的血心宝剑才奈何它不得。
    、貔貅、崔嵬、狡猊乃是天资异禀生灵,虽不能驾驭、御使任何灵宝,但一身肉身却是刀枪不入。
    要知道这铁尸的威力不是一般人能对付的,尸肉如铁,刀枪不入,根本就是无隙可乘,不跑,还能做什么?“你也太没有骨气了。
    每当保护社区的活雷锋沉迷于他最喜爱的消遣时,他就穿上红紧身衣,以为自己刀枪不入,自称为黑人超人。

    汉字详情

    dāo [dao]
    部首: 207
    笔画: 2
    五笔: VNT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H
    四角: 1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量词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如:我买了两刀

    英文翻译

    knife; old coin;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1
    ◎ 客家话:[陆丰腔] do1 [客英字典] dau1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dau1 [梅县腔] dau1 [海陆丰腔] do1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宝安腔] dau1 [沙头角腔] dau1 [东莞腔] dau1
    ◎ 潮州话:do1 (to)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勞平聲開口一等tautɑu
    qiāng [qiang]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WBN
    五行:
    仓颉: DOSU
    四角: 48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2)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枪,歫也。——《说文》。按,歫人之械也。

    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苍颉篇》

    剡木伤盗曰枪。——《通俗文》

    挟其枪刈耨刈。——《国语·齐语》。注:“桩也。”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枪刺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红缨枪;枪缨(枪上用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4) 武器名。火铳,火枪;发射子弹的火器。同“鎗”

    开枪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枪声隆然。——清· 徐珂《青稗类钞·战事类》

    众枪齐发。

    发枪之号。

    都带着洋枪,还怕什么呢?——《老残游记》

    (5) 又如:枪火(指枪支弹药);枪把子(枪柄。比喻权柄);枪材(制作枪柄的木材);枪枝(同“枪支”);枪竿(竖立的枪身);枪疤(枪伤后留下的伤疤);枪珠(炮弹);枪柱(枪上可以推送子弹进枪膛的机件)

    (6) 指枪形的东西 。如:枪蒲(菖蒲);烟枪;茶枪(茶叶的嫩芽);电子枪;注油枪,注干油枪;水泥喷枪;焊枪

    (7) 削尖的竹木片 。如:枪篱(竹篱笆);枪累(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篱、栅栏)

    动词

    (1) 通“抢”。触,撞,碰撞

    枪榆坊而止。——《庄子·逍遥游》

    见狱吏则头枪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2) 又如: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亦指识浅志小的人)

    (3) 请人代替考试 。如:枪替

    英文翻译

    spear, lance; gun, rifle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宋本广韵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ru]
    部首: 222
    笔画: 2
    五笔: T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H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 同本义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3)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4) 参加, 加入

    室人入又。——《诗·小雅·宾之初筵》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入舍布袋(上门女婿);入舍女婿(入舍);入释(参加佛教;进入佛门);入舍(做上门女婿);入脚(进身;指搭上关系);入队;入伙;入金马、登玉堂(考进翰林院。金马、玉堂指汉代的金马门和玉堂殿);入局(加入赌局);入团

    (6) 交、交纳

    入其社稷之臣于秦。——《战国策·秦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入粟(交纳一定数目的钱捐取功名)

    (8) 接纳;采纳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周礼·地官·媒氏》

    其臣箴谏以不入。——《国语·吴语》

    野人莫敢入王。——《史记·楚世家》

    商君亡 秦归 魏, 魏怒不入。——《史记·魏世家》

    时上颇厌兵,入其言。——罗大经《鹤林玉露》

    (9) 与…相适应

    曲直之不相入。——《淮南子·主术》。注:“中也。”

    (10) 又如:入式(合乎程式);入道;入彀

    (11)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上》

    项伯即入见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入阁拜相(进入内阁,成为宰相);入王(入朝晋见天子);入侍(入朝侍奉);入见(入宫进见);入宦(入官为仆隶);入相(入朝为宰相);入宿(入宫值宿);入贺(入朝庆贺)

    (13) 到达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又如:入月(妇女孕期足月);入玄(达到玄妙的境界);入来(到来;进来);入脚(到临,开始);入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15) 侵入

    获大城焉曰入之。——《左传·文公十五年》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6) 又如:入犯;入抄(侵入抄掠)

    (17) 占据

    乃入据陈(地名)。——《史记·陈涉世家》

    (18) 又如:入席;入列;入主(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入官(从政,做官)

    名词

    (1) 收入,进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岁入;入不敷出

    (3) 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英文翻译

    enter, come in(to), join

    方言集汇

    ◎ 粤语:jap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p8 [宝安腔] ngip8 [梅县腔] ngip8 [陆丰腔] gnip8 [客语拼音字汇] ngib6 [东莞腔] ngip8 [沙头角腔] gnip8 [台湾四县腔] ngip8 [海陆丰腔] ng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執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nʑĭĕpnjip/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