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斧

dāo fǔ [ dao fu]
注音 ㄉㄠ ㄈㄨˇ

词语释义

刀和斧子。刀ā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斧ǔ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

词语解释

  1.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晋 孙绰 《喻道论》:“爰逮 三国 ,刑网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唐 陈陶 《草木言》诗:“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西湖二集·寿禅寺两生符宿愿》:“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话。”

引证解释

⒈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晋孙绰《喻道论》:“爰逮三国,刑网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唐陈陶《草木言》诗:“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
《西湖二集·寿禅寺两生符宿愿》:“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话。”

刀斧的网络释义

刀斧

  •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晋 孙绰 《喻道论》:“爰逮 三国 ,刑网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唐 陈陶 《草木言》诗:“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西湖二集·寿禅寺两生符宿愿》:“若不畏刀斧,有何说话。”
  • 刀斧造句

    七一红旗鲜艳,镰刀斧头灿灿;胜利来之不易,珍惜美好今天。勇于开拓进取,强大中国屹立;自强自立不息,伟大的党我们爱你。
    螳螂是肚大腰圆、行动缓慢的昆虫。它的一对前足,犹如刀斧手高举的大刀,所以有些地区也称它为“刀螂”。
    苏格兰灰衣部队已不存在,庞森比的彪形骑兵已被刀斧手砍绝。
    但是,在你思索到有那么多事情的成败取决于分类问题的时候,那么,与那些把剖析哲学论文代发家贬低为“单纯的逻辑刀斧手”的人相比,剖析哲学论文代发家通常不那么幼稚。
    嗯,也是,直到大人解说,令某矛塞顿开,拨云雾见青天,我夏侯林愿誓死保卫大人,做牛做马也对不起我以前对穷苦百姓的刀斧相向,主公,拜见主公。
    伯特克写到“未遭刀斧的自然在形式、结构或组成方面不是固定的,无时无地不在变化。”。
    刀斧手应了一声,将薄婆割下头来;薄幸一条草席卷起,如束薪一样,用绳索捆紧。
    秋收暴动的长缨,八一起义的枪声,井岗山头的号角,万里长征的战歌,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高擎镰刀斧头的旗帜,率领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隋军当年征战天下,什么阵仗没有应对,张须陀一代名将,把阵仗集于大成,把步兵中盾牌手、刀斧手、长枪手、弓箭手、挠钩手等兵种灵活结合运用,进攻和防御于一体。
    一貌堂堂,不觉大惊,忙喝退刀斧手,亲解其缚,道“此大将材也,几误大事。
    民族精神涂红国旗,南湖红船承载未来。每片波纹融入血火,每朵浪花印有兴衰,新世纪演绎真实的故事,镰刀斧头开创辉煌未来。迎七一,家国兴旺共欢唱!
    周瑜见到刘备后很高兴,以为计谋就要得逞,并安排好刀斧手,准备在宴席上摔杯为号把刘备杀掉。
    哈罗德王对他手下威猛的刀斧手满怀信心。
    主公刘岱身亡,刀斧手没了万潜指挥,面对万夫莫敌的许褚,自然是不堪一击。
    老母鸡:一天下一个蛋,刀斧靠边儿站。
    山林遭破坏,动物失去家,离开大森林,终将被捕杀。林地在消失,再难拒风沙,良田变荒地,日益荒漠化。世界森林日,劝君一句话,放下刀斧锯,莫再乱砍伐,保护大森林,就是保护家!
    鸿门宴上,刘邦故意示弱,献出咸阳皇城并传国玉玺,项羽顿生恻隐之心,只是暗中埋伏的刀斧手,欲将刘邦砍为肉泥。
    开天辟地九十载,镰刀斧锤领中华,浴血求索救国路,一九四九站起来,改革开放奔小康,翻天覆地慨而慷,喜看祖国渐富强,共庆党诞九十年。
    火红的党旗真灿烂,镰刀斧头鲜血染;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一切枷锁全割断;指引走出漫长夜,三座大山全推翻;号声阵阵,锣鼓喧天,美丽的党旗一定会更加鲜艳、庄严!
    至下午,敌意气消退,刘锜遣数百人出西门呐喊佯攻,却以数千人轻出南门,直冲敌阵,刀斧乱下,敌弃尸毙马,血肉枕藉,死者不计其数。

    汉字详情

    dāo [dao]
    部首: 207
    笔画: 2
    五笔: VNT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H
    四角: 1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量词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如:我买了两刀

    英文翻译

    knife; old coin;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1
    ◎ 客家话:[陆丰腔] do1 [客英字典] dau1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dau1 [梅县腔] dau1 [海陆丰腔] do1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宝安腔] dau1 [沙头角腔] dau1 [东莞腔] dau1
    ◎ 潮州话:do1 (to)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勞平聲開口一等tautɑu
    [fu]
    部首: 417
    笔画: 8
    五笔: WQRJ
    五行:
    仓颉: CKHML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2) 同本义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4)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斧藻

    动词

    (1)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2) 又如:斧木

    (3) 删改;修饰 。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英文翻译

    axe, hatchet; chop, hew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梅县腔] bu3 [沙头角腔] bu3 [客英字典] bu3 [海陆丰腔] bu3 [东莞腔] bu1 fu3 [陆丰腔] bu3 [客语拼音字汇] bu3 [台湾四县腔] bu3 [宝安腔] b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ĭupyox/p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