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俎

dāo zǔ [ dao zu]
注音 ㄉㄠ ㄗ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刀俎 dāozǔ

(1) 刀和砧板,原为宰割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butcher's knife and chopping block

词语解释

  1. 刀和砧板。宰割的工具。

    《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韩诗外传》卷八:“三公之位,我知其贵於刀俎之肆矣;万钟之禄,我知其贵於屠羊之利矣。” 韩瀚 《山河曲·西北坡》:“天将曙,告英雄将士,糖弹杀人胜刀俎。”

  2. 宰割。

    清 遯庐 《童子军·谋劫》:“难道轰轰烈烈的大丈夫,平白地受人刀俎么!”

  3. 喻极危险的境地。

    清 钱谦益 《继母吴氏加赠淑人制》:“付餘年於血泪之内,九死而一生;出遗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引证解释

⒈ 刀和砧板。宰割的工具。

《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韩诗外传》卷八:“三公之位,我知其贵於刀俎之肆矣;万钟之禄,我知其贵於屠羊之利矣。”
韩瀚《山河曲·西北坡》:“天将曙,告英雄将士,糖弹杀人胜刀俎。”

⒉ 宰割。

清遯庐《童子军·谋劫》:“难道轰轰烈烈的大丈夫,平白地受人刀俎么!”

⒊ 喻极危险的境地。

清钱谦益《继母吴氏加赠淑人制》:“付餘年於血泪之内,九死而一生;出遗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刀俎的国语词典

刀子和砧板,为切割鱼肉的器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刀俎的网络释义

刀俎

  • 刀俎:汉语词汇
  • 刀俎:周实创作图书
  • 刀俎 (汉语词汇)

  • 刀俎,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dāo zǔ,指刀和砧板,原为宰割的工具,现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 刀俎的翻译

    英语: sacrificial knife and altar
    法语: couteau sacrificiel

    刀俎造句

    即使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位,也不甘心任人宰割。
    严济深本也不是什么忠贞义士,此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得答道是否另有隐情我真不知道,不过林大人确实下令不能生擒便就地格杀。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是元帅,随便就可以玩死我这个小人物。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这些大一新生都要时刻保持警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装孙子是必须的,不然一不小心就难免会被教官或者是辅导员老师惩罚。
    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个人世悲惨之境地。
    金钱权利的幕后交易,你已经变成商品,人为刀俎你为鱼肉,你怎么发出声音,谁是谁的主人,谁又该对谁残忍,谁该被钉在十字架上因为出卖了灵魂。费尼克斯。
    每年总有个别幸运儿得以逃脱刀俎之灾,安享天年。
    杨林心中一凛,利用天眼看了看屋中的几人,都像是刀俎下的鱼肉,栗栗危惧、汗洽股栗。
    虽然年轻员工低廉的薪水并不会让老板们如鲠在喉,一切的一切还是注定了他们是公司节约成本时刀俎下的鱼肉。
    如果说当年的《马关条约》还只是城下之盟,那《辛丑条约》完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互联网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的部分,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可放任自流,不可掉以轻心,决不能出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
    钢笔、铅笔、中性笔,笔笔力透纸背,这夯在坚硬课桌上的声音就像无数把菜刀于刀俎上蹂躏鱼肉一样。
    晚了,太晚了,两人都明白,此去拉斯韦加斯,“我为鱼肉,人为刀俎”,必定凶多吉少了。
    小强心里对于自己现在的境地非常明了,基本上就是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步,只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了。
    但是在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余波和由房市崩盘而引发的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风险没有减少,只是被隐藏了。许多投资者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是刀俎下的鱼肉。
    颜瑶也被吓傻了,她不敢睁开双眼,在她看来,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乏力之感特别是对于她这么弱小的女子来说,无力去抗争命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太年轻太幼稚了。我为我的卤莽付出了代价,我会铭记五内,西日昌,当我有能力击溃你的时候,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整天眼看着刀俎在左,汤锅在右,不知哪一天临到自己,那一刀刺下来将是怎么样的痛楚?整天提心吊胆,浑身上下只是籁籁颤抖不止。
    过去中国受西方列强的任意宰割,国家被瓜分豆剖,“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亿兆夷人,刀俎为命,已然之逼,若线之危,跼天蹐地,逃形无所。

    汉字详情

    dāo [dao]
    部首: 207
    笔画: 2
    五笔: VNT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H
    四角: 1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量词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如:我买了两刀

    英文翻译

    knife; old coin;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1
    ◎ 客家话:[陆丰腔] do1 [客英字典] dau1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dau1 [梅县腔] dau1 [海陆丰腔] do1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宝安腔] dau1 [沙头角腔] dau1 [东莞腔] dau1
    ◎ 潮州话:do1 (to)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勞平聲開口一等tautɑu
    [zu]
    部首: 220
    笔画: 9
    五笔: WWEG
    五行:
    仓颉: OOBM
    四角: 878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 同本义

    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

    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

    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3)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4)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chopping board or block; painted

    方言集汇

    ◎ 粤语:zo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u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cih1 [海陆丰腔] zu3 cu3 [台湾四县腔] zu3 cu3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側吕上聲開口三等criox/trvv

    刀俎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