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钵催诗

jī bō cuī shī [ ji bo cui shi]
繁体 擊缽催詩
注音 ㄐ一 ㄅㄛ ㄘㄨㄟ ㄕ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后以'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成语用法

击钵催诗作谓语、定语;指限时成诗。

引证解释

⒈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
亦省作“击鉢”。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吴与越,行酒赋诗听击鉢。”
清赵翼《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击钵催诗的网络释义

击钵催诗

  • 击钵催诗,成语,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 汉字详情

    [ji]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F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U
    四角: 50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毄( )声。本义:敲击,敲打)

    (2) 同本义

    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肯击缻。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使击柝如故。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九歌·国殇》

    (3) 又如: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率力于我何有哉?后因以比喻太平盛世);击节(打拍子);击鞠(击皮球)

    (4) 攻击;攻打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击排(攻击排斥);击排冒没(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击床(击杀于床上)

    (6) 碰撞;接触

    齐吴傍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7) 又如:击毂摩肩(车碰轮,人摩肩。比喻拥挤,热闹);击冲(撞击);撞击(运动体与别的物体猛然碰上)

    (8) 杀;搏杀

    入水击蛟。——《世说新语·自新》

    数击杀响马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奋椎左右击。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9) 如:击斩(斩杀);击鲜(宰杀活的牲畜禽鱼,充作美食)

    英文翻译

    strike, hit, beat; attack, f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gik1

    宋本广韵

    [bo]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SGG
    五行:
    仓颉: OPDM
    四角: 857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本声。僧人的食器)

    (2) 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

    吾一瓶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钵盂(佛家语。是僧侣的覆钟状饮食器皿);钵多罗(佛家语。僧侣的食器)

    (4) 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如:瓦钵;饭钵;粥钵

    英文翻译

    earthenware basin; alms bowl

    方言集汇

    ◎ 粤语:but3
    ◎ 潮州话:buah4

    宋本广韵

    cuī [cui]
    部首: 221
    笔画: 13
    五笔: WMWY
    五行:
    仓颉: OUOG
    四角: 222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崔声。本义:催促,促使) 同本义

    交徧催我。——《诗·邶风·室人》

    鸿仪催零金。——《侯成碑》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2) 又如:催比(催征);催并(催促;催逼);催迸(同“催并”);催科(催租;亦指催缴钱粮的小吏);催命鬼(催人早死的鬼使);催索(催讨,催着要)

    英文翻译

    press, urg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 客家话:[陆丰腔] cui1 [梅县腔] cui1 [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ui1 [客语拼音字汇] cui1 [海陆丰腔] cui1 [东莞腔] cui1 [沙头角腔] cui1 [台湾四县腔] c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回平聲合口一等chuai/cuoitsʰuɒi
    shī [sh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GDI
    四角: 347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 诗人 。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动词

    (1)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英文翻译

    poetry; poem, verse, o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