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
词语释义
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词语解释
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清 方贞观 《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参见“ 击壤歌 ”。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
引汉王充《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
⒉ 参见“击壤歌”。参见“击壤歌”。
引《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
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范成大《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清方贞观《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
击壤的国语词典
一种古代的游戏。将一块鞋状的木片当靶子,在一段距离之外用另一块木片对其投掷,打中则获胜。汉.王充《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此本为老人闲暇无事时的游戏。《艺文类聚.卷一一.帝王部.帝尧陶唐氏引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后比喻太平盛世。《文选.张协.七命》:「玄龆巷歌,黄发击壤。」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欢,良有以也。」
击壤的网络释义
击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毄(
)声。本义:敲击,敲打)(2) 同本义
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肯击缻。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使击柝如故。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九歌·国殇》
(3) 又如: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率力于我何有哉?后因以比喻太平盛世);击节(打拍子);击鞠(击皮球)
(4) 攻击;攻打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击排(攻击排斥);击排冒没(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击床(击杀于床上)
(6) 碰撞;接触
齐吴傍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7) 又如:击毂摩肩(车碰轮,人摩肩。比喻拥挤,热闹);击冲(撞击);撞击(运动体与别的物体猛然碰上)
(8) 杀;搏杀
入水击蛟。——《世说新语·自新》
数击杀响马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奋椎左右击。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9) 如:击斩(斩杀);击鲜(宰杀活的牲畜禽鱼,充作美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襄(
)声。本义:柔土,即经耕作的土地)(2) 土壤
壤,柔土也。——《说文》
凡穿地四尺,为壤五尺,为坚三尺。——《九章算法》。按,息土曰壤,筑土曰坚。
厥土惟白壤。——《书·禹贡》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论衡·率性》
(3) 又如:壤坟(柔细肥沃,适于耕种的土地);壤芥(泥土和小草);沃壤
(4) 泛指泥土
夫太山不辞壤石。——《说文·尊贤》
(5) 又如:霄壤;壤力(地力);壤未(地下);壤水(地下水;泉水);壤室(土室;土屋);壤陛(土做的台阶);天壤之别
(6) 也指一般的土地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李斯《谏逐客书》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列子·汤问》
(7) 又如:壤地(泛称土地或国土);壤策(土地政策)
(8) 地区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9) 又如:穷乡僻壤
(10) 边界线,疆域 。如:接壤
(11) 数词。十秭为壤。又以万万秭为壤。亦泛指大数
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陔,万万陔曰秭,万万秭曰壤。——《孙子算经》
(12) 通“穰”。丰收
畏垒大壤。——《庄子·庚桑楚》
(13) 姓
动词
(1) 毗连;连接
且夫韩、 魏之所以重畏 秦者,为与 秦接境壤界也。——《史记》
(2) 凿地出土
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谷梁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ong3 [梅县腔] jong5 [宝安腔] ngiong5 [客英字典] jong5 [台湾四县腔] jo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g4 [东莞腔] ngi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壤 | 如兩 | 日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njangx/rank | nʑĭ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