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
《晋书·成帝纪》:“三月,旱。詔太官减膳。” 唐 杜甫 《病橘》诗:“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附重刊闺范序闺鉴图说跋》:“且彼时大内被灾,中宫减膳。”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
引《晋书·成帝纪》:“三月,旱。詔太官减膳。”
唐杜甫《病橘》诗:“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附重刊闺范序闺鉴图说跋》:“且彼时大内被灾,中宫减膳。”
减膳的国语词典
减少食物的种类及分量。古代帝王常于发生天灾时减膳,以表示自责。
减膳的网络释义
减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2) 同本义
减,渻也。——《说文》
减,少也。——《广雅》
减,尽也。——《管子·宙合》
谮始既减。——《韩诗·巧言》。传:“少也。”
克减侯宣多。——《左传·文公十七年》
太仆减谷食。——《汉书·元帝纪》
为减舆从。——清· 张廷玉《明史》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今昔而减。——清· 洪亮吉《治平篇》
减一分则喜。——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减算(减少税收;减少年寿);减膳(吃素或减少菜肴);减了口里的(减少饮食)
(4) 不足;不到;少于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世说新语》
(5) 诛,杀
减二卿。——《史记·赵世家》
(6) 降低;减轻
不为末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轻也。”
(7) 又如:减流(从轻流放罪犯);减等(减轻刑罚的等级;从轻判刑;减低等级);减降(减轻降低);减汰(削减淘汰)
(8) 节约,节省,俭约 。如:减妆(亦作“减装”。妇女盛梳妆用品和首饰的匣子);减勒(从简);减样(简易的);减约(俭省节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梅县腔] gam3
◎ 潮州话:giam2 【澄海】giang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善声。本义:饭食) 同本义,一般指肉食
膳,具食也。——《说文》
膳,肉也。——《广雅》
掌王之食饮膳羞。——《周礼·膳夫》。注:“膳,牲肉也。”
徧尝膳。——《仪礼·士相见礼》
膳于君。——《礼记·玉藻》。注:“膳,美食也。”
具太牢以为膳。——《庄子》
(2) 又如:早膳;供给膳宿;膳部员外郎(唐代礼部专管膳食的长官之一);膳服(饮食和服用);膳羞(美味的食品);膳饮(饮食)
动词
(1) 备置食物
其令太官省膳省宰。——《汉书·宣帝纪》
(2) 又如:膳府(宫中贮藏食物的仓库)
(3) 进献食物
宰夫膳稻于粱西。——《仪礼·公食大夫礼》
(4) 进食,吃饭
公膳,日双鸡。——《左传》
(5) 又如:膳堂(饭堂)
(6) 烹调,煎和
春行羔豚膳膏香。——《周礼·天官·庖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n5 sen5 [陆丰腔] shan5 [海陆丰腔] shan5 [客英字典] shen5 [梅县腔] sh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4 xian4 [东莞腔] sen3 [宝安腔] s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繕 | 時戰 | 常 | 仙A開 | 去聲 | 霰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ʑĭɛn | zjenh/zje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