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词

guān cí [guan ci]

词语释义

若干语言中与名词连用的一种虚词。在数、性、格三方面必须跟相接的名词一致。分为定、不定二种。

冠词造句

我们不可以在这个名词前用不定冠词。
传统的英语定冠词研究是在句子的层面上进行的。
如作文的题目要大写或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介词、冠词、连词若不在句首则不必大写。
有时可与不定冠词连用。
今天做听力练习。然后总结定冠词的用法。
今天我们先做听力练习,然后总结定冠词的用法。
形容词最高级前有名词所有格或物主代词时,不能用定冠词。
英语中有两个冠词,即定冠词和不定冠词。
从语法角度归纳了医学科技论文中冠词的使用规律,以期减少英语医学科技论文中冠词的衍缺现象。
在这个句子中你应该用定冠词。
名词是人或物的名称。前省去了不定冠词。
冠词可分为定冠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三类。
我早就讲过,冠词可以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
网上英语聊天者可以省略冠词、主语、代词等等。
在口语中冠词往往被省略,音频较短,音调也较低。
一致关系,连接手段,平行结构,非谓形式,冗言整语,冠词应用,名词数与格,词语搭配,词性分辨,行文逻辑等。
定冠词使用是表明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经过不懈地研究,佩内贝克博士发现,一向被文字分析学者认为是“垃圾词汇”的冠词和代词在心理学分析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重读课文,划出不定冠词和定冠词。
可这冠词和介词却把他给搞晕了,听来听去实在分不明白其中的差别。

汉字详情

guān,guàn [guan]
部首: 218
笔画: 9
五笔: PFQ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UI
四角: 37214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会意。从“冖”( 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guàn

动词

(1) 戴;戴帽子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名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如:夺冠

(5)冠词的简称

(6) 另见 guān

英文翻译

cap, crown, headgear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gu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5 gon1 [客英字典] kwan5 gwon1 kwan1 [宝安腔]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gon1 [梅县腔] gwon1 [东莞腔] gon5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on4 guon1 guon4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won5
◎ 潮州话:guang1 guang3 (kuang kùang) 「潮州」 guêng1 gu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

冠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