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guān zhuàng dòng mài xìng xīn zàng bìng [guan zhuang dong mai xing xin zang bing]
注音 ㄍㄨㄢ ㄓㄨㄤˋ ㄉㄨㄥˋ ㄇㄞˋ ㄒ一ㄥˋ ㄒ一ㄣ ㄗㄤˋ ㄅ一ㄥˋ

词语释义

简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心肌缺血的心脏病。分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四类。隐性冠心病无症状表现,仅心电图出现变化;心绞痛以胸骨后部突然发生压榨感或疼痛为特点,并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在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5分钟;心肌梗死是以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为特点;心肌硬化是心肌长期缺血后形成,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其突出表现。

汉字详情

guān,guàn [guan]
部首: 218
笔画: 9
五笔: PFQ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UI
四角: 37214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会意。从“冖”( 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guàn

动词

(1) 戴;戴帽子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名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如:夺冠

(5)冠词的简称

(6) 另见 guān

英文翻译

cap, crown, headgear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gu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5 gon1 [客英字典] kwan5 gwon1 kwan1 [宝安腔]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gon1 [梅县腔] gwon1 [东莞腔] gon5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on4 guon1 guon4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won5
◎ 潮州话:guang1 guang3 (kuang kùang) 「潮州」 guêng1 gu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

mài,mò [mai,mo]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YNI
五行:
吉凶:
仓颉: BINE
四角: 73292

详细解释

mài

名词

(1) (会意。合起来表示身体里的一种支脉。本义:血管)

(2) 同本义

衺犹分也。衺行体中,谓血脉流转于体中也。”朱骏声曰:“按,字俗作脉。”

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骨著脉通,与体俱生。——王符《潜夫论·德化》

(3) 又如:动脉;静脉;脉脉相通(血管彼此相通)

(4) 指事物如血管连贯有条理者

雪缕青山脉,云生白鹤毛。——王建《隐者居》

(5) 又如:山脉;矿脉;命脉(生命和血脉)。又指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

(6) 脉搏 。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

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红楼梦》

(7) 又如:脉气(脉搏所呈现的情况);脉候(脉搏变化的情况)

(8) 地下水 。如:脉发(脉起。春暖地温回升,地下水蒸发,滋润土壤使之冒起,为春耕的良时);脉散(水道分流)

(9) 血统、宗派等相承的系统 。如:一脉相传

动词

(1) 号脉,按脉诊病

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红楼梦》

(2) 又如:脉诀(论述诊脉的典籍);脉学(诊脉之学);脉礼(诊费的敬称);脉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脉息(中医切脉以呼吸为准则)

(3) 另见

(2) 另见 mài

英文翻译

blood vessels, veins, arteries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k7 [客英字典] mak7 [台湾四县腔] mak7 [梅县腔] mak7 [沙头角腔] mak7 [宝安腔] mak7 [东莞腔] ma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獲麥開入聲開口二等mækmrek/maek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
zāng,zàng [zang,zang]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YFG
五行:
仓颉: BIG
四角: 70214

详细解释

zāng

形容词

(1) 玷污,不干净或不纯洁 。如:脏衣服;脏地毯

(2) 不文明,骂人 。如:责备这个孩子说脏话

动词

(1) 弄污

咱一来是为行好,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儿女英雄传》

(2) 另见 zàng

zàng

名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中医学以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后因以为身体内脏的通称)同本义

脏,五脏也。——《正字通》

(2) “脏的本字是藏。脏是“藏”的后起分别字。如:脏躁症(中医病名。主要症为神躁不宁,哭笑无常);脏象(指人体脏腑正常机能及发生病态变化时反映于外的征象);内脏;五脏六腑

(3) 另见 zāng

英文翻译

internal organs, viscera; dirty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

bìng [bing]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GMW
五行:
仓颉: KMO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形容词

(1) 困难,不利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

(2) 枯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又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

动词

(1) 生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论衡·订鬼》

弥子瑕母病。——《韩非子·说难》

见一人病咽塞。——《三国志·方伎传》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

(3) 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4) 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恼,困恼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7) 损害 。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8) 疲累,倦困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英文翻译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ng6 bi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ng5 [客英字典] piang5 [台湾四县腔] piang5 [梅县腔] piang5 [海陆丰腔] piang6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4 [陆丰腔] piang6 [宝安腔] piang3 [东莞腔] p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皮命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bʰĭɐŋbiengh/bya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