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带

guàn dài [ guan dai]
繁体 冠帶
注音 ㄍㄨㄢ ㄉㄞˋ

词语释义

1.帽子与腰带。《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宋 司马光《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明 沉鲸《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秦王 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三国 魏 曹操《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寳玉 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 3.指装束,打扮。《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楚 阵 韩员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 杀虎壮士。” 4.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韩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带之国。”宋 洪迈《容斋四笔·饶州风俗》:“宋 受天命,然后七 闽、二 浙 与 江 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山河依旧,先人之庐墓可亲;冠带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 5.谓使习礼仪。《旧唐书·玄宗纪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明 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冠带 月支,旅应騶牙之瑞,梯航日出,咸输象齿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职。《战国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 秦 之强足以为与也。”《明史·唐胄传》:“遇赦復冠带,卒。” 7.指官吏、士绅。《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薛综 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晋朝 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宋 叶适《北村记》:“相为市者,皆鱼虾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带车马之来絶矣。”明 张煌言《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带,夹道壶浆。” 8.指男子。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釵之饰。”

词语解释

  1. 帽子与腰带。

    《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 明 沉鲸 《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

  2. 戴帽子束腰带。

    《战国策·楚策一》:“ 秦王 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 三国 魏 曹操 《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

  3. 指装束,打扮。

    《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楚 阵 韩员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 杀虎壮士 。”

  4. 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

    《韩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带之国。”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饶州风俗》:“ 宋 受天命,然后七 闽 、二 浙 与 江 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山河依旧,先人之庐墓可亲;冠带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

  5. 谓使习礼仪。

    《旧唐书·玄宗纪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冠带 月支 ,旅应騶牙之瑞,梯航日出,咸输象齿之珍。”

  6. 比喻封爵,官职。

    《战国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 秦 之强足以为与也。”《明史·唐胄传》:“遇赦復冠带,卒。”

  7. 指官吏、士绅。

    《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薛综 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晋朝 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宋 叶适 《北村记》:“相为市者,皆鱼虾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带车马之来絶矣。”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带,夹道壶浆。”

  8. 指男子。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釵之饰。”

引证解释

⒈ 帽子与腰带。

《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
宋司马光《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
明沉鲸《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
《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

⒉ 戴帽子束腰带。

《战国策·楚策一》:“秦王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
三国魏曹操《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
《红楼梦》第六二回:“寳玉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

⒊ 指装束,打扮。

《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楚阵韩员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杀虎壮士。”

⒋ 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

《韩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带之国。”
宋洪迈《容斋四笔·饶州风俗》:“宋受天命,然后七闽 、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山河依旧,先人之庐墓可亲;冠带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

⒌ 谓使习礼仪。

《旧唐书·玄宗纪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
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冠带月支,旅应騶牙之瑞,梯航日出,咸输象齿之珍。”

⒍ 比喻封爵,官职。

《战国策·魏策四》:“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明史·唐胄传》:“遇赦復冠带,卒。”

⒎ 指官吏、士绅。

《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薛综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宋叶适《北村记》:“相为市者,皆鱼虾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带车马之来絶矣。”
明张煌言《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带,夹道壶浆。”

⒏ 指男子。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釵之饰。”

冠带的国语词典

顶冠与腰带。

冠带的网络释义

冠带 (古代配饰装饰品)

  • 1.古代男孩发育之后到了允许使用成人装束的年龄阶段或教化仪式,后被引申为五行发展过程十二种状态之一,古书中也指穿衣戴帽之行为过程。
  • 2.主初始小成,积极向上,蓬勃发展之状态。取喻男冠女笈之小成。
  • 日历上的冠带:冠就是帽子的意思,带,就是古代配饰的意思。总之是一些装饰品!
  • 3.据《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冠带,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
  • 4.借指官吏。
  • 5.指卦象中正印的位置之一。正印临冠带, 出生名门, 能显荣达。
  • 冠带造句

    本朝传世十六,正统相承,自治冠带之族,继绝存亡,仁恩遐被。
    一手掐出鬼帝诀窍来,观想着自己化为一尊镇压阴世下土的神灵,身穿冕袍冠带,身上法衣,手中拿着一枚玉印,放出无穷光芒。
    西门庆即冠带,乘了轿来,只见乱哄哄挨肩擦背,都是大小官员来上寿的。
    而汉明帝还“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到初九日,西门庆也没往衙门中去,绝早冠带,骑大白马,仆从跟随,前呼后拥,竟出东门往玉皇庙来。
    人,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一次为诸儒讲论经典,“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鼠年,乙丑月,乙丑日,诸事不宜乙不栽植,千株不长;丑不冠带,主不还乡……
    王元智身后跟着七百二十九名袍服冠带的道士,都是长安道观里选出来的修为高深法力高强之士,他们每人手持各色幡幢,金风吹过,大袖飘飘,经幢翻飞,甚是壮观。
    君子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那天晚上,沉醉于摘取桂冠带来的荣誉,我激动不已,但睡在床上时,我却感到内心不安。
    头束白冠带,身着白衫袍,提得一把轻扇摇曳。
    须臾,堂前鼓乐齐鸣,新郎冠带上门,亲自迎娶。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汉字详情

    guān,guàn [guan]
    部首: 218
    笔画: 9
    五笔: PFQ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UI
    四角: 37214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会意。从“冖”( 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guàn

    动词

    (1) 戴;戴帽子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名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如:夺冠

    (5)冠词的简称

    (6) 另见 guān

    英文翻译

    cap, crown, headgear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gu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5 gon1 [客英字典] kwan5 gwon1 kwan1 [宝安腔]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gon1 [梅县腔] gwon1 [东莞腔] gon5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on4 guon1 guon4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won5
    ◎ 潮州话:guang1 guang3 (kuang kùang) 「潮州」 guêng1 gu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dài [da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GK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JBL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belt, girdle, band, strap, z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2 daai3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