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希亮照

guān xī liàng zhào [guan xi liang zhao]

词语释义

意指某人或某集团做事不力,出自《诌氏全书·冠希传》。

汉字详情

guān,guàn [guan]
部首: 218
笔画: 9
五笔: PFQ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UI
四角: 37214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会意。从“冖”( 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guàn

动词

(1) 戴;戴帽子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名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如:夺冠

(5)冠词的简称

(6) 另见 guān

英文翻译

cap, crown, headgear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gu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5 gon1 [客英字典] kwan5 gwon1 kwan1 [宝安腔]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gon1 [梅县腔] gwon1 [东莞腔] gon5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on4 guon1 guon4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won5
◎ 潮州话:guang1 guang3 (kuang kùang) 「潮州」 guêng1 gu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xi]
部首: 318
笔画: 7
五笔: QD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KL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巾,从爻( yáo),象做针线。“巾”,丝织品,“爻”,象针线交错。本义:刺绣)

(2) 假借为“稀”。稀少;罕见

希,罕也。——《尔雅》

怨是用希。又,十世希不失矣。——《论语·先进》。孔注:“少也”

祸希不及身。——《吕氏春秋·原乱》。注:“鲜也。”

鼓瑟希。——《论语·先进》

知我者希。——《老子》

朱华未希。——《文选·曹植·朔风诗》

明星晨未希。——鲍照《咏史诗》

有志乎古者希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希姓(罕见的姓);希言(少言);希疏(稀少);希诧(希罕惊奇);希希罕儿(希罕少见的东西);希有之事;物以希为贵;希世之宝

(4) 稀疏,成员稀少疏落。同“稀”

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孟子》。注:“希,远也。”

地广人希。——《史记·货殖列传》

(5) 又如:希行(稀行。稀客;不常走动)

(6) 寂静无声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7) 又如:希声(无声);希夷(空虚寂静,无声无色)

动词

(1) 观望。后作“睎”

希主好恶。——《商君书》

希世用事。——《汉书·董仲舒传》。注:“观相也。”

(2) 仰慕

本无意于希颜,岂有心于慕 蔺。——《隋书·隐逸传》

希望北极中大星。——《周髀算经下》。注:“希,仰。”

仰高希骥。——《后汉书·赵壹传》

(3) 又如:希颜(仰慕颜渊。后泛指仰幕贤者);希天(仰慕上天);希古(仰慕古人);希风(仰慕风操);希贤(仰慕贤者)

(4) 希望

夫希世而行。——《庄子·让王》。司马注:“望也。”

希其光。——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少时陈力希公侯。—— 柳宗元《冉溪》

每日抖擞着精神妆饰打扮,希宠市爱。——《金瓶梅词话》

(5) 又如:希踪禹迹(向大禹学习,希望得到成功);希遂(希望实践);希准时出席;敬希指正;尚希笑纳;希能为力

(6) 希图,谋求

御下者,请谒希爵,一宜禁塞。——《后汉书·卢植传》。注:“希,求也。”

孰有至孤之迹,敢萌希进之心。——宋· 曾巩《谢解启》

(7) 又如:希进(希图升官);希恩(希冀恩宠);希荣(企求名门利禄)

(8) 迎合

希代来贡,作珍皇家。——晋· 傅玄《走狗赋》

(9) 又如:希代(迎合世俗);希合(迎合);希旨(迎合尊长的意旨)

副词

(1) 表示程度。非常;极

你有什么过不去,不要寻他,勒死我倒也是希松的。——《红楼梦》

(2) 又如:希臭膨天(臭气熏天);希辉光号(辉煌闪耀);希脏坌臭(又脏又臭);希嫩(非常嫩);希松(极为轻松平常)

英文翻译

rare; hope, expect, striv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梅县腔] hi1 [宝安腔] hi1 [沙头角腔] hi1 [海陆丰腔] hi1 [陆丰腔] hi1 [东莞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香衣微開平聲開口三等hioi/xioixĭəi
liàng [liang]
部首: 225
笔画: 9
五笔: YPM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BN
四角: 0021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说文》一说本作“倞”,后移“人”于“京”下,又变作“儿”,并省去“京”中一竖。本义:明亮)

(2) 同本义

亮,明也。——《说文》。段注:“古人名亮者字明。”

(3) 如:诸葛亮,字孔明。

皎皎亮月。——《文选·嵇康·杂诗》

寸心若不亮。——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

且火德承尧,虽昧必亮。——《后汉书·苏竟传》。 李贤注:“亮,明也。”

(4) 又如:亮钟(更楼上报天亮的钟声);亮隔(亮槅。有透光花格的窗户、门窗等);亮色(明亮的色彩);亮油油(形容光亮而润泽);亮闪(明亮);亮莹莹(形容光亮透明);亮藿藿(形容明光耀眼);亮灼灼(犹亮晶晶)

(5) 通“谅”。诚信;忠诚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孟子》

(6) 又如:亮直(诚实正直;诚实正直的人);亮节(清高的节操);亮怀(忠直、坦荡的胸怀)

(7) 响亮

其鸣高亮。——《诗·小雅·鹤鸣》

(8) 又如:亮溜(指声音嘹亮溜圆);亮彻(指声音响亮清脆);亮节(高亢之声)

(9) 明白,清楚

即蒙亮许,当赐矜擢。——《宋书·王僧达传》

(10) 又如:亮拔(明达章理、才能出众);亮许(明察允许);亮察(明鉴);亮照(亮察)

动词

(1) 辅佐

亮,佐也。——《小尔雅》

惟时亮天工。——《虞书》

亮彼武王。——《韩诗·大明》。按,如影之附形,合而相助也。

(2) 又如:亮工(辅佐天子以立天下之功);亮采(辅佐政事);亮弼(辅佐)

(3) 相信;信任

亮,信也。——《尔雅》

亮采惠畴。——《虞书》

亮采有邦。——《书·皋谟》

(4) 又如:亮贤(相信贤才);亮天地(敬信天地)

(5) 显示;显露

乃或亮闇。——《书·无逸》。按,恶室也。

(6) 又如:亮台(旧称戏班组成后的首次演出);亮盒子摇(犹“打开天窗说亮话”。盒子,指赌博时押宝的宝盒)

(7) 发光 。如:电灯亮了

(8) 谅解;原谅

母也天只,不亮人只。——《诗·鄘风·柏舟》

(9) 把…拿出来供检查 。如:他把工作证亮了一下就进去了

(10) 讲清楚、解释 。如:亮观点

名词

(1) 亮儿;灯火 。如:屋里一点亮儿也没有;拿个亮来

(2) 姓

英文翻译

bright, brilliant, radiant, l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4 [沙头角腔] liong5 [宝安腔] liong5 [海陆丰腔] liong6 [陆丰腔] liong6 [梅县腔] liong5 [客英字典] liong5
◎ 潮州话:liang6 (lĩ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讓陽開去聲開口三等liangh/lianqlĭaŋ
zhào [zhao]
部首: 403
笔画: 13
五笔: JVK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RF
四角: 6733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动词

(1)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zhào)。显示

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名词

(1) 日光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介词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英文翻译

shine, illumine, ref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5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台湾四县腔] zeu5 zau5 [梅县腔] zhau5 [陆丰腔] zhau5 [东莞腔] zau5 [海陆丰腔] zhau5 [客英字典] zhau5 [宝安腔] z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少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h/tj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