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辱

zài rǔ [ zai ru]
注音 ㄗㄞˋ ㄖㄨˇ

词语释义

1.再次蒙受耻辱。 2.谓两人先后受辱。

词语解释

  1. 再次蒙受耻辱。

    《汉书·李陵传》:“ 陵 曰:‘大丈夫不能再辱。’”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

  2. 谓两人先后受辱。

    《文选·刘琨<劝进表>》:“主上幽劫,復沉虏庭,神器流离,再辱荒逆。” 李善 注:“再,谓 怀 、 愍 二帝。” 李周翰 注:“再辱,谓 怀帝 先没, 愍帝 又没也。”

引证解释

⒈ 再次蒙受耻辱。

《汉书·李陵传》:“陵曰:‘大丈夫不能再辱。’”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

⒉ 谓两人先后受辱。

《文选·刘琨<劝进表>》:“主上幽劫,復沉虏庭,神器流离,再辱荒逆。”
李善注:“再,谓怀、愍二帝。”
李周翰注:“再辱,谓怀帝先没, 愍帝又没也。”

再辱的网络释义

再辱

  • zài rǔ ㄗㄞˋ ㄖㄨˇ
  • 再辱
  • (1).再次蒙受耻辱。《汉书·李陵传》:“ 陵 曰:‘大丈夫不能再辱。’”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
  • (2).谓两人先后受辱。《文选·刘琨》:“主上幽劫,复沉虏庭,神器流离,再辱荒逆。” 李善 注:“再,谓 怀 、 愍 二帝。” 李周翰 注:“再辱,谓 怀帝 先没, 愍帝 又没也。”
  • 汉字详情

    zài [zai]
    部首: 216
    笔画: 6
    五笔: GM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B
    四角: 10447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2) 同本义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副词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英文翻译

    again, twice, r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i5 [海陆丰腔] zai5 [梅县腔] zai5 [东莞腔] zai5 [客语拼音字汇] zai4 [台湾四县腔] zai5 [沙头角腔] zai5 [宝安腔] zai5 [陆丰腔] zai5
    ◎ 潮州话:z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作代去聲開口一等tsɒicaih/zoy
    [ru]
    部首: 702
    笔画: 10
    五笔: DF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VDI
    四角: 713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 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辱,耻也。——《说文》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耻辱和损害);辱残(受耻辱和残害)

    动词

    (1) 使…受辱;侮辱

    南辱于楚,寡人耻之。——《孟子·梁惠王上》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

    我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足以辱晋;辱邈(辱没,玷辱);辱抹(辱末,辱灭,辱模,辱么,辱莫);辱没(玷污,玷辱);辱玷(玷辱);辱污(玷辱)

    (3) 埋没

    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左传·襄公三十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唐· 韩愈《杂说四首》

    (4) 谦词。承蒙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辱游(对朋友的自称谦词);辱子(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辱临(对他人来临的敬词。有屈尊枉驾之意);辱知(谦辞。受人赏识或提拔);辱蒙;辱临;辱赐;辱承指教;辱荷(承蒙)

    (6) 压下去,挫

    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形容词

    (1) 污浊;混浊 。如:辱行(污秽的行为)

    (2) 隆重;厚

    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管子》

    (3) 黑

    大白若辱。——《老子》

    (4) 通“溽”。湿润

    土润辱暑。——《礼记》

    英文翻译

    humiliate, insult, ab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k8 [梅县腔] juk8 [海陆丰腔] r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6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蜀入聲開口三等nʑĭwoknjyuk/rvk

    再辱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