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再者
(1) 除了前面提列过的以外
(2) 另外;此外
词语解释
另外,此外。表示有所补充。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等我找了你老的女孩儿来,你老自己告诉他罢。再者,二叔在这里,也该叫他出来见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这字号里面,你也是个东家,所以我不烦别人,要烦你去。再者,这份寿礼也与前不同。” 巴金 《沉默集·知识阶级》:“再者,我告诉你……你若敢再和她跳舞,我就要对你不客气了。”
引证解释
⒈ 另外,此外。表示有所补充。
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等我找了你老的女孩儿来,你老自己告诉他罢。再者,二叔在这里,也该叫他出来见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这字号里面,你也是个东家,所以我不烦别人,要烦你去。再者,这份寿礼也与前不同。”
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再者,我告诉你……你若敢再和她跳舞,我就要对你不客气了。”
再者的国语词典
表示另一个原因或事项。
再者的网络释义
再者
再者的翻译
再者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2) 同本义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副词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i5 [海陆丰腔] zai5 [梅县腔] zai5 [东莞腔] zai5 [客语拼音字汇] zai4 [台湾四县腔] zai5 [沙头角腔] zai5 [宝安腔] zai5 [陆丰腔] zai5
◎ 潮州话:z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載 | 作代 | 精 | 咍 | 去聲 | 隊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tsɒi | caih/zoy |
详细解释
代词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众多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3 [宝安腔]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客英字典] zha3 [海陆丰腔] zha3 [陆丰腔] zha3 [东莞腔] za3 [梅县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者 | 章也 | 章 | 麻三開 | 上聲 | 馬 | 開口三等 | 假 | 麻 | tɕĭa | cjax/tj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