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

zài jià [ zai jia]
注音 ㄗㄞˋ ㄐ一ㄚ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再嫁 zàijià

(1) 妇女 再次嫁人

(of a woman)remarry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妇女)再婚。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万一你比我先死的话,我决不会再嫁给其他的男人。
2、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
3、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显示,以往女性会早早结婚,如果丈夫死了,她们也会因为年纪太大而无法再嫁,因此以前的女性会更多地早育。
4、尽管她那时只有26岁而且非常迷人,但她用回娘家姓,终身不再嫁。
5、三个月后,欧阳再嫁了,她圆了自己五年前的那个旧梦。
6、实际上,从再嫁的现象及再嫁的原因看,宋女再嫁的背后含有许多被动的甚至被迫的内容,宋女所享有的再嫁权同样也是不充分的。
7、在东京她告诉记者说,她经常责骂丈夫,还说如果让她再选择一次,她不会再嫁给菅直人。
8、一般而言,如果母亲再嫁,前夫或前妻的孩子将受冷落。
9、菅伸子还说,如果有来生,她不会选择再嫁给菅直人。
10、另一方面理学家和统治者又极力想把封建枷锁套在妇女身上,反对妇女再嫁,但在当时实际上影响并不大。
11、南宋以后直至元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贞节观的进一步提倡,妇女再嫁才成为可耻的事。
12、第一部分介绍了两宋妇女再嫁的现象。
13、她丈夫死于十年之前,但从那时起她就再嫁了。
14、按照“礼法”要求,改嫁再嫁女性卒后要与最后一任丈夫葬在一起。
15、第二部分分析了宋女再嫁普遍的深层原因。
16、年轻的寡妇再嫁虽为当时人所认可,但是年长的寡妇则大多将心思物力投注于佛教信仰之上。
17、但她不能再嫁给上司是因老板还珍细他的原配婚姻。
18、保罗建议年轻寡妇再嫁建立家庭,把自己的力量用在现实、可敬的事情上。
19、所以我要年轻的寡妇再嫁,生养儿女,治理家务,不给敌人以诽谤的任何藉口。
20、寡妇,孀妇,遗孀死了丈夫且未再嫁的妇女。
21、“一妇二夫”情节元素即关于女子再嫁、改嫁或者婚外情的叙述,在话本小说中并不罕见。
22、第三部分客观地评价了宋朝妇女的再嫁权问题。
23、我们来到这里时,金花正在办理离婚手续。这在旧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她很想再嫁。
24、寡妇就是一个死了丈夫,而未再嫁的女人。
25、女人再嫁是因为讨厌原来的丈夫,男人再娶是因为太爱原来的妻子。
26、本文考察了北朝的再嫁、后娶、妾妓诸问题。
27、他女儿死了丈夫,他就依据寡妇不再婚之礼,教女儿不许再嫁,却私下给女儿养了个男人;
28、研究了寡妇再嫁观念从自由到渐受约束的演变过程。
29、同时,对唐代特殊的群体——再嫁妇女进行个案分析,得出她们的生育率为6.5。

再嫁的国语词典

女子婚姻效力消失,而再嫁与他人,称为「再嫁」。

再嫁的网络释义

再嫁

  • 再嫁
  • 【zaijia】
  • 指已婚女性离婚后嫁给另一男性。
  • 再嫁的翻译

    英语: to remarry (of woman)​
    德语: (als Frau)​ wieder heiraten; Wiederheirat
    法语: se remarier (pour une femme)​

    再嫁造句

    皇太极也曾经偏宠海兰珠,睿智精明能干的孝庄皇后,却不及她的姐姐、夫死再嫁的海兰珠怯生生一笑。
    泰云安想屠城根本是不可能,但是把相关人员杀了,再嫁祸那些抢夺钱财的流氓。
    初嫁遇人不淑,再嫁所托非人,一而再地把年华虚度,意志消磨,一辈子就这么打发了。
    这似乎与“礼法”的要求相违背。唐人对女性改嫁再嫁的态度、与前后夫所生子嗣的争执以及多姿之下夫妇的丧葬实态均是影响改嫁再嫁女性与后夫合葬的因素。
    女人再嫁是因为讨厌原来的丈夫,男人再娶是因为太爱原来的妻子。
    谁知二人心怀不轨,企图杀害刘、陈二人,再嫁祸陈松勇。
    唐朝人没有后世那种传统的观念,女子也还没有立牌坊什么的思想,想结婚就结婚,想离婚就离婚,因为再嫁不难,男子也不以娶重嫁女子为耻。
    人鬼情未了,被宣告死亡的人又回来了,财产应当返还,夫人自动回归,但如果再嫁则覆水不收。
    因此,宋以后,随着社会对再嫁女性的注意和厌忌加重,其称谓也就大为增加,常用的有后婚儿、二河水、二婚头、二手货、回头人等。
    你若真的忘了过儿,就将我杀了,埋在这谷中,让我陪你一生一世,然后再嫁给这个谷主,好不好!金庸。
    同时,研究了嫁接前切口处加激素、茎尖大小、适宜砧木苗龄、砧木带与不带子叶、再嫁接等对提高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你要是嫁人就先嫁给别人然后再嫁给我,带着他的存款领着他的妹妹,开着那宝马来。
    女人再嫁是因为憎恶前夫,男人再娶是因为太爱前妻。
    女人再嫁是因为讨厌自己的前夫。男人再娶则是因为他钟爱自己的前妻。女人是试试自己的运气,而男人却是拿运气来冒险。
    沐念福曾经想过,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投胎的机会,她要爹是官二代,妈是商二代,然后再嫁个高富帅,从此过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幸福生活。
    林美贞疑似爱琴海再嫁孙兴。
    其实中国历史上,淫佚之风盛行的有几个朝代,一是商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叔嫂、兄妹私通不是奇事,一嫁再嫁三嫁不成问题。
    万一你比我先死的话,我决不会再嫁给其他的男人。
    啊,是的,思嘉纳闷地想,有些寡妇到年老色衰时还是再嫁了,虽然谁也不知道在周围邻居的监视下她们是怎么谈成的。
    他把皇后的位置转给了再嫁夫人王美人王娡。

    汉字详情

    zài [zai]
    部首: 216
    笔画: 6
    五笔: GM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B
    四角: 10447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2) 同本义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副词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英文翻译

    again, twice, r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i5 [海陆丰腔] zai5 [梅县腔] zai5 [东莞腔] zai5 [客语拼音字汇] zai4 [台湾四县腔] zai5 [沙头角腔] zai5 [宝安腔] zai5 [陆丰腔] zai5
    ◎ 潮州话:z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作代去聲開口一等tsɒicaih/zoy
    jià [jia]
    部首: 323
    笔画: 13
    五笔: VPEY
    五行:
    仓颉: VJMO
    四角: 434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跟“娶”相对)

    嫁,女适人也。——《说文》

    归妹。——《易·序卦》。虞注:“嫁,归也。”

    子嫁反。——《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

    自彼殷商,来嫁于 周。——《诗·大雅·大明》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3) 又如:嫁杏(比喻婚期);嫁子(嫁出的女儿;孪生的女儿);嫁娶(嫁女与娶妇);嫁殇(男子未满十九岁而死,死后女子才嫁之为妻)

    (4) 往,赴

    列子居 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将嫁于卫。——《列子·天瑞》

    (5) 又如:嫁怨(转怨于他人);嫁祸(将灾祸转移给他人);嫁罪(转移罪责);嫁名(假借名义);嫁非(委过)

    (6) 卖;售

    以嫁之齐也。——《战国策·西周策》

    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韩非子·六反》

    (7) 嫁接 。如:嫁李;嫁杏

    英文翻译

    to marry, give a daughter in marriag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3
    ◎ 客家话:[梅县腔] ga5 [海陆丰腔] ga5 [客语拼音字汇] ga4 [台湾四县腔] ga5 [客英字典] ga5 [宝安腔] ga5 [沙头角腔] ga5 [东莞腔] ga5 [陆丰腔] ga5
    ◎ 潮州话:gê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訝麻二開去聲開口二等kakrah/k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