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四
词语释义
再四
(1) 一次又一次
词语解释
连续多次。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余时年少,勇於言,偶坐于席侧, 稼轩 因诵啟语,顾问再四。”《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我已辞之再四,其奈 高 老不从!”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再四问消息,哀音牢不破。”
引证解释
⒈ 连续多次。
引宋岳珂《桯史·稼轩论词》:“余时年少,勇於言,偶坐于席侧, 稼轩因诵啟语,顾问再四。”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我已辞之再四,其奈高老不从!”
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再四问消息,哀音牢不破。”
再四的国语词典
屡次,一次又一次。《红楼梦.第六○回》:「也曾央托中保谋人,再四求告。」《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虽说开了一座大客栈,有此资本,每日房钱伙食,要垫出去的,只得向住店客人再四商量,每人先借几块钱,将来在房饭钱上扣算。」也作「再三」、「再三再四」。
再四的网络释义
再四
再四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2) 同本义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副词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i5 [海陆丰腔] zai5 [梅县腔] zai5 [东莞腔] zai5 [客语拼音字汇] zai4 [台湾四县腔] zai5 [沙头角腔] zai5 [宝安腔] zai5 [陆丰腔] zai5
◎ 潮州话:z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載 | 作代 | 精 | 咍 | 去聲 | 隊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tsɒi | caih/zoy |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四 | 息利 | 心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si | siih/s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