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
《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 杜预 注:“内官,近官。” 孔颖达 疏:“其内官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若今宿直递持更也。”
宫中的女官属。
《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
宦官,太监。
《史记·李斯列传》:“ 高 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 唐 李德裕 《长安秋夜》诗:“内官传詔问戎机,载笔金鑾夜始归。” 清 尤侗 《王先生》诗:“不见 高皇 竖铁牌,内官不许干朝政。”
内朝官,对“外朝官”而言。
《隋书·百官志下》:“诸省及左右卫、武候、领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餘为外官。”
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
《旧唐书·韦嗣立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诉。”
引证解释
⒈ 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
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
杜预注:“内官,近官。”
孔颖达疏:“其内官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若今宿直递持更也。”
⒉ 宫中的女官属。
引《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注:“九御,九嬪也。”
⒊ 宦官,太监。
引《史记·李斯列传》:“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
唐李德裕《长安秋夜》诗:“内官传詔问戎机,载笔金鑾夜始归。”
清尤侗《王先生》诗:“不见高皇竖铁牌,内官不许干朝政。”
⒋ 内朝官,对“外朝官”而言。
引《隋书·百官志下》:“诸省及左右卫、武候、领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餘为外官。”
⒌ 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
引《旧唐书·韦嗣立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诉。”
内官的国语词典
宫中的女官,像妃、嫔、嫱、贵人、美人等是。
内官的网络释义
内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nà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
)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2) 同本义
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说文》
主入也。——《周礼·职内》注
赵不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欲止不内。——《史记·项羽本纪》
内所著披袄中。——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交入;接纳。后作“纳”
无不务内。——《礼记·月令》。注:“谓收敛入之也。”
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国语·周语》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
恶内诸侯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谓收敛入之也。”
(4) 又如:内金(进贡金、银、铜等物)
(5) 另见
nèi
名词
(1) 里面。与“外”相对
一室之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郗犹在帐内。——《世说新语·雅量》
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 钟夫人之礼。——《世说新语·贤媛》
一板内有重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数里内无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海内;关内;内牵(内中传递消息者)
(3)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动干戈于邦内。——《论语·季氏》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汉· 贾谊《过秦论》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内叛(内部叛乱);内患(国内的祸患);内事(国内的事;宗庙祭祀之事);内睦(使内部和睦);内噬(内部攻讦相残);内寇(国内变乱;外敌入侵)
(5) 室,内室,房室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世说新语·贤媛》
皆拜卧内床下。——《汉书·霍光传》
(6) 又如:内帏(女子居处);内舍(内室;古代妇女居于内室,因借指妻子、女眷);内房(内室;女眷居住的屋子);内阶(内屋的台阶);内照(光照内室;光照内部);内户(内宅的门);内子(妻子)
(7) 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西宫南内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8) 又
内外异法。
酒非内法。——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9) 又如:内帑(皇家银库);内侍(皇宫中的侍从官,多以宦官充任);内库(宫中的府库);内园(宫中的御花园);内厩(宫中的马厩,御马房);内禁(宫禁);内庭(宫禁以内;内院);内宴(宫廷宴会)。又指封建朝廷。如:内志(入主朝廷的志向);内附(归附朝廷);内荣(在朝中任职);内辅(在朝中辅弼君主);内属(归附朝廷为属国或属地);内藩(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内转(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内任(朝中重任和要职)
(10) 妇女;女色
齐侯好内。——《左传·僖公十七年》
(11) 又如:内具(妇女日常应用的佩巾、丝絮和针丝袋之类物品);内治(古指对妇女进行的教育);内利(国君的配偶宜室宜家,有利于邻国);内幸(皇帝宠爱的姬妾);内姻(女眷方面的姻亲)
(12) 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梦里无题惟寄内。——钱惟善《送贾元英之照潭》
(13) 又如:内实(妻妾与宝物);惧内(怕老婆);内训(对妇女的训诫教育);内父(岳父);内馈(内子。指妻子);内掌柜(主妇);内寝(正妻之居室);内媚(丈夫善于讨妻妾的欢心);内娣(妻子的弟弟);内妹(妻子的妹妹);内主(古代诸侯的夫人);内老板(老板娘)
(14) 内心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世说新语·谗险》
内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15) 又如:内境(内心境界);内意(内心的想法);内谋(内心思虑、谋划;参与机要,谋划政事;暗中谋划);内慧(内心敏慧);内刚(内心刚强)
(16) 内脏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蔡琰《悲愤诗》
(17) 又如:内症(体内脏器的疾病);内疽(体内脏器的毒性肿块);内疾(犹言暗病。身体内部的病症)
(18) 正道。佛教徒称佛门之内为内,佛门之外为外 。如:内教(指佛教);内学(佛学。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1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ui5 [东莞腔] lui3 [陆丰腔] nui6
◎ 潮州话:la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内 | 奴對 | 泥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蟹 | 灰 | nuɒi | nuaih/nuo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管制,管理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官 | 古丸 | 見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n | k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