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防

guān fáng [ guan fang]
繁体 關防
注音 ㄍㄨㄢ ㄈㄤˊ

词语释义

关防 guānfáng

(1) 防备,防范

guard against

(2) 关隘有军队驻守的地方

a frontier pass

(3) 印信的一种。长方形,始于明初,又称“大印”

Government seal

词语解释

  1. 守关防边。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思恩荣以横奔兮,阂闕塞之嶢峥。顾衰絰以轻举兮,迫关防之我婴。” 唐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出塞》诗:“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 宋 苏轼 《贺高阳王待制启》:“峻登祕近之直,重易关防之雄。”

  2. 用兵防守的关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其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 唐 杜甫 《塞芦子》诗:“ 延州 秦 北户,关防犹可倚。” 唐 罗隐 《定远楼》诗:“近日关防虽弛柝,旧时栏槛尚侵云。”

  3. 防守;警备。

    宋 曾巩 《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所贵有所关防,可以暗消盗贼。”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叫大小神将,与我驰报与我儿 那叱 ,下方着意关防,四下用心围定。看那 护国天王 ,必捉 通天大圣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行不监押之,止不关防之,十三省之山川形势,兵马钱粮,靡不收归图籍而莫之禁,古今有此玩待外国人之政不?”

  4. 防范。

    宋 司马光 《上听断书》:“今国家政事未有不先经两府相与商议,然后施行。关防祕密,外人莫得而知。”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阡、陌等字,相传始于国初刑部尚书 开济 ,然 宋 边实 《崑山志》已有之。盖钱穀之数用本字,则姦人得以盗改,故易此以关防之耳。”《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他儿子叫做 金跃 ,却是一字不通的,考期在即,要寻一个替身。这位学道的关防又严,须是想出一个新法子来。”

  5. 印信的一种,始于 明 初。

    明太祖 为防止作弊,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后发展成长方形、阔边朱文的关防。 清 代,正规职官用正方形官印称“印”。临时派遣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官印称“关防”。 明 刘辰 《国初事迹》:“各布政司用使空印纸於各部,查得或钱粮军需段疋有差错收正,却将印纸填写咨呈补卷,事发, 太祖 怒曰:如此作弊瞒我,此盖部官容得,所以布政司敢将空印填写。尚书与布政司官尽诛之。议用半印勘合行移关防。” 明 刘若愚 《明宫史·内府职掌·司礼监》:“ 南京 正副守备太监二员,关防一颗,其文曰‘ 南京 守备太监关防’。”《文明小史》第五四回:“ 倍立 久居 中国 ,晓得官场上的情形,看过批禀上印着制臺的关防,知道不错。” 姚雪垠 《长夜》三七:“如今只等着 徐寿椿 那方面把关防、旗帜、军装和子弹等项发下来。”

  6. 经官的讼事。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若拏贼做箇证见,我着他望穿堂打会关防。”

引证解释

⒈ 守关防边。

三国魏曹植《文帝诔》:“思恩荣以横奔兮,阂闕塞之嶢峥。顾衰絰以轻举兮,迫关防之我婴。”
唐钱起《奉送户部李郎中出塞》诗:“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
宋苏轼《贺高阳王待制启》:“峻登祕近之直,重易关防之雄。”

⒉ 用兵防守的关隘。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其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
唐杜甫《塞芦子》诗:“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唐罗隐《定远楼》诗:“近日关防虽弛柝,旧时栏槛尚侵云。”

⒊ 防守;警备。

宋曾巩《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所贵有所关防,可以暗消盗贼。”
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叫大小神将,与我驰报与我儿那叱,下方着意关防,四下用心围定。看那护国天王,必捉通天大圣。”
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行不监押之,止不关防之,十三省之山川形势,兵马钱粮,靡不收归图籍而莫之禁,古今有此玩待外国人之政不?”

⒋ 防范。

宋司马光《上听断书》:“今国家政事未有不先经两府相与商议,然后施行。关防祕密,外人莫得而知。”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阡、陌等字,相传始于国初刑部尚书开济,然宋边实《崑山志》已有之。盖钱穀之数用本字,则姦人得以盗改,故易此以关防之耳。”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他儿子叫做金跃,却是一字不通的,考期在即,要寻一个替身。这位学道的关防又严,须是想出一个新法子来。”

⒌ 印信的一种,始于明初。 明太祖为防止作弊,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后发展成长方形、阔边朱文的关防。 清代,正规职官用正方形官印称“印”。临时派遣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官印称“关防”。

明刘辰《国初事迹》:“各布政司用使空印纸於各部,查得或钱粮军需段疋有差错收正,却将印纸填写咨呈补卷,事发, 太祖怒曰:如此作弊瞒我,此盖部官容得,所以布政司敢将空印填写。尚书与布政司官尽诛之。议用半印勘合行移关防。”
明刘若愚《明宫史·内府职掌·司礼监》:“南京正副守备太监二员,关防一颗,其文曰‘ 南京守备太监关防’。”
《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倍立久居中国,晓得官场上的情形,看过批禀上印着制臺的关防,知道不错。”
姚雪垠《长夜》三七:“如今只等着徐寿椿那方面把关防、旗帜、军装和子弹等项发下来。”

⒍ 经官的讼事。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若拏贼做箇证见,我着他望穿堂打会关防。”

关防的国语词典

关隘有兵驻守的地方。

关防的网络释义

关防 (汉语词语)

  • 关防,指守关防边;用兵防守的关隘; 防守;警备;防范; 印信的一种,始于明初及指经官的讼事。语出曹植 《文帝诔》:“思恩荣以横奔兮,阂阙塞之嶢峥。顾衰絰以轻举兮,迫关防之我婴。”
  • 关防造句

    该文试图以有限的文献资料,对宋代营造中的质量责任制、进度控制和工料关防等工程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可听到郭药师还是没有松口,还要派人去和宋军联络,取得关防印信,坐实萧言身份再商谈下去,大家还是哑口无言。
    启禀殿下,殿下如不到南京,没有总督关防,是不能行使总督权限的。
    同时,系统地介绍了目前解决烟囱腐蚀的相关防腐材料,并叙述了相关重防腐处理工艺。
    我们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有关防扩散问题。
    而是实际的书籍,比如有关防御工事的,水力学,炮术,航海和造船的。
    自此而始,关防特别严密,只准进,不准出。
    很奇怪,老早就派人去要了,这靖安署的关防却迟迟还没有送过尚宝司那边难道忘了?
    对开封市区主要交通干道进行了布点监测,分析评价了主要干道交通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噪声污染的有关防治对策。
    关防的路单,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没有任何纰漏,只好挥挥手放人。
    此外,为减少随机误差,清代还建立了严密的闱官回避和关防制度。
    考毕交卷之后,首页由弥封官折叠成筒,密封后加盖关防。
    锦衣卫的腰牌和郭怒亲自批的关防让他在南衙内畅行无阻,即使是在半夜,也没有人敢阻拦。
    当然,万练也利用何磊松潘卫的关防大印发布一些安民告示,或者是军事命令。
    为防作弊,初为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后来才发展成为长方形,阔边朱文的关防。
    又大事铺张,把步兵统领衙门的兵调来一部分,严密地布置了刑部的关防。
    平居设义学以教宗族之孤穷,仍命廉谨子弟收掌,族长置关防文簿给与书识出入之数,岁终以凭稽考。
    都坐下吧,宋庆、董福祥,你俩与多隆阿、聂士成即刻传旨禁卫军第二军进入镇南关内宿卫关防,把咱们带来的慰劳品交徐延旭、唐景崧办理交割。
    它临近浈江和墨江,也体现古代“以河塞、因边山险”的关防建筑原则,可谓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一处兵家必争的控制两江咽喉的要塞。

    汉字详情

    guān [guan]
    部首: 213
    笔画: 6
    五笔: U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K
    四角: 8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丱( 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2) 门闩。闩门的横木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

    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关牡(门闩。也叫门牡);关楗(关闭门户用的横木或木闩);关龠(门上横木。用来闩门)

    (4) 关口,隘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关石(关口征赋所用的量器名);关令(守关口的官吏。即关尹);关梁(关口和桥梁)

    (6) 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关目(剧本或故事的情节。引申为演出);关捩(机关);关煞(旧时星象家称所谓命里注定的灾难);关捩子(机关;机轴)

    (8) 人体的重要孔窍或肢体

    肾者,胃之关也。——《素问·水热穴论》

    (9) 又如:三关(即耳、眼、口);四关(即耳、眼、口、鼻);关元(人体经穴名之一。在脐下三寸处);关窍(人体的孔穴;诀窍,窍门)

    (10) 征收关税的机构、组织或程序

    昔者文王之治 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验关;结关;关栈(税关所设置用来供未经通关的货物积存的仓库。也叫保税仓库)

    (12) 古代公文的一种。用于互相质询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关牒(公文);关报(用文书通知;禀报);关白(禀报;通告);关文札牒(古时官府颁行的文书或通行证件)

    动词

    (1) 合拢,闭门

    关,闭也。——《方言十二》

    关,界上之门也。——《周礼·司关》注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又如:关门吃饭(比喻一心一意过日子);关门落闩(比喻到了顶峰,极限)

    (3) 引申为幽禁、禁闭 。如:关在牢里;关押

    (4) 通“贯”。贯通,贯穿

    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转輠者。——《礼记·杂记下》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汉书·司马迁传》

    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汉书·王嘉传》

    《春秋》五经,义相关穿。——汉· 王充《论衡·程材》

    (5) 又如:关穿(关联贯穿);关通(贯通,沟通);关合(贯通;吻合)

    (6) 牵连,涉及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枉法。——《红楼梦》

    (7) 又如:关天(关系于天命);关着(牵涉;别着,带着);关接(接触);关风(涉及风趣,有味)

    (8) 闭掉,切断电源使中断 。如:关收音机

    (9) 暂停营业或终止营业日 。如:镇上已关了好几家店铺

    (10) 支领,领取

    三军尽关了粮赏。——《水浒》第五十五回

    (11) 又如:关领(支取,领取);关请(领取);关支(领取;支出,发放);关发(颁发;发放);关饷(发薪金);关给(发放,供给)

    (12) 关心 。如:关应(关顾照应);关意(放在心上);关思(留心思考);关念(关心挂念)

    (13) 通“弯”。引弓

    越人关弓而射之。——《孟子·告子下》

    豹则关矣。——《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英文翻译

    frontier pass; close; rel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n1

    宋本广韵

    fáng [fang]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LYHS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defend; prevent; embank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g/bvangbʰ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