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

guān wài [ guan wai]
繁体 關外
注音 ㄍㄨㄢ ㄨㄞˋ

词语释义

关外 Guānwài

(1) 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一带地区

outside Shanghaiguan

词语解释

  1. 指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东地区。

    《战国策·秦策三》:“ 秦王 惧,於是乃废太后,逐 穰侯 ,出 高陵 ,走 涇阳 於 关 外。” 唐 岑参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请君时忆 关 外客,行到 关 西多致书。”

  2. 京城以外的地区。

    《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兼以东皋数亩,控带朝夕,关外一区,悵望 钟阜 。”《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

  3. 泛指关隘以外。

    《隋书·食货志》:“詔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 范成大 奏关外麦熟,倍於常年…… 王淮 曰:‘去岁止免关外,今从 李蘩 之请,尽免 蜀 中和糴一年,为惠尤广。’”

  4. 指 山海关 以东地区(包括今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编比壮丁,每三年一次。 盛京 及 关 外、口外各庄,由总管、将军、都统等,畿辅由府委官,各具册於府,由府汇册奏闻。”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 关 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 沉阳 。’”

  5. 旧称今 四川 康定 以西地区。

  6. 旧称 嘉峪关 以西地区。即今之 甘肃 西部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引证解释

⒈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

《战国策·秦策三》:“秦王惧,於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涇阳於关外。”
唐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⒉ 京城以外的地区。

《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兼以东皋数亩,控带朝夕,关外一区,悵望钟阜。”
《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

⒊ 泛指关隘以外。

《隋书·食货志》:“詔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范成大奏关外麦熟,倍於常年…… 王淮曰:‘去岁止免关外,今从李蘩之请,尽免蜀中和糴一年,为惠尤广。’”

⒋ 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清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编比壮丁,每三年一次。

盛京及关外、口外各庄,由总管、将军、都统等,畿辅由府委官,各具册於府,由府汇册奏闻。”
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关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沉阳。’”

⒌ 旧称今四川康定以西地区。

⒍ 旧称嘉峪关以西地区。即今之甘肃西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关外的国语词典

关口以外的地区:(1)​ 山海关以东、以北的东北地区。(2)​ 嘉峪关以西的地方。即今甘肃西部及新疆省地区。

关外的网络释义

关外 (汉语词语)

  • 关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ān wài,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深圳成立经济特区时设立二线关,在二线关以外的宝安区(已增设光明区、龙华区)、龙岗区(已增设坪山区、大鹏新区)六个区。
  • 关外造句

    那时还是中学生的丁大爷,决心背井离乡到关外去参加抗联,要为东北父老报仇雪耻。
    学历不是问题,关键是自己的努力程度,除了考试要过关外,平时还要在医德医术上多加努力,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张作霖官运亨通,短短十年的时间,不仅成为“关外王”,而且操纵着北洋政府。
    他时铁马榆关外,忆此犹当笑不休。
    古玉门关外十分荒凉。
    叶落归根,李大爷五十多岁了,还是带着妻儿从关外回到了家乡。
    赵匡胤黄袍加身,气吞山河,大宋禁军挥戈指天下;雁门关外,契丹辽国初露峥嵘,厉兵秣马,以待天时;面对如此兵锋,南唐儒家少年,投笔从戎,乌衣行天下。
    据多尔衮自己说,他之所以体弱神疲,是由于关外松山之战时亲自披坚执锐、劳心焦思种下的病根。
    玉门关外金戈铁马、大漠风沙、杨柳、羌笛在故事里来来回回,有侠客、将军、文士。
    潼关在野鹤的布防下,井井有条,固若金汤,令潜伏关外的联军无隙可乘。
    末将一定尽忠竭力,阻金箭良弓与犬獠关外。
    占据此关,关外各城就都没有了退路,势必传檄可定。
    张作相力主东北闭关自守,固守关外,不参予内战,休养生息,训练士兵,扩充实力,静以待变。
    各树种的物候学特性除和环境密切相关外还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
    有两个单独的出口插座,可用于自动开关外部器械。
    刘三是沧州商人,常到白头山、兴安岭一带收购关外特产,又把中原的生活用品贩到关外。
    有关外星人事件,众说纷纭,言人人殊。
    那城头上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众军才从这迷梦中惊醒,那关外苍茫原野之上,丢盔弃甲的百万敌军已然退到了天边,只剩得烟尘漫漫,遍地狼藉。
    正西关外有白龙堆沙,有蒲昌海。
    致龋菌的致龋性除与其对牙面的粘附能力和产酸性有关外,还与其耐酸性密切关。

    汉字详情

    guān [guan]
    部首: 213
    笔画: 6
    五笔: U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K
    四角: 8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丱( 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2) 门闩。闩门的横木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

    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关牡(门闩。也叫门牡);关楗(关闭门户用的横木或木闩);关龠(门上横木。用来闩门)

    (4) 关口,隘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关石(关口征赋所用的量器名);关令(守关口的官吏。即关尹);关梁(关口和桥梁)

    (6) 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关目(剧本或故事的情节。引申为演出);关捩(机关);关煞(旧时星象家称所谓命里注定的灾难);关捩子(机关;机轴)

    (8) 人体的重要孔窍或肢体

    肾者,胃之关也。——《素问·水热穴论》

    (9) 又如:三关(即耳、眼、口);四关(即耳、眼、口、鼻);关元(人体经穴名之一。在脐下三寸处);关窍(人体的孔穴;诀窍,窍门)

    (10) 征收关税的机构、组织或程序

    昔者文王之治 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验关;结关;关栈(税关所设置用来供未经通关的货物积存的仓库。也叫保税仓库)

    (12) 古代公文的一种。用于互相质询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关牒(公文);关报(用文书通知;禀报);关白(禀报;通告);关文札牒(古时官府颁行的文书或通行证件)

    动词

    (1) 合拢,闭门

    关,闭也。——《方言十二》

    关,界上之门也。——《周礼·司关》注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又如:关门吃饭(比喻一心一意过日子);关门落闩(比喻到了顶峰,极限)

    (3) 引申为幽禁、禁闭 。如:关在牢里;关押

    (4) 通“贯”。贯通,贯穿

    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转輠者。——《礼记·杂记下》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汉书·司马迁传》

    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汉书·王嘉传》

    《春秋》五经,义相关穿。——汉· 王充《论衡·程材》

    (5) 又如:关穿(关联贯穿);关通(贯通,沟通);关合(贯通;吻合)

    (6) 牵连,涉及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枉法。——《红楼梦》

    (7) 又如:关天(关系于天命);关着(牵涉;别着,带着);关接(接触);关风(涉及风趣,有味)

    (8) 闭掉,切断电源使中断 。如:关收音机

    (9) 暂停营业或终止营业日 。如:镇上已关了好几家店铺

    (10) 支领,领取

    三军尽关了粮赏。——《水浒》第五十五回

    (11) 又如:关领(支取,领取);关请(领取);关支(领取;支出,发放);关发(颁发;发放);关饷(发薪金);关给(发放,供给)

    (12) 关心 。如:关应(关顾照应);关意(放在心上);关思(留心思考);关念(关心挂念)

    (13) 通“弯”。引弓

    越人关弓而射之。——《孟子·告子下》

    豹则关矣。——《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英文翻译

    frontier pass; close; rel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n1

    宋本广韵

    wài [wai]
    部首: 337
    笔画: 5
    五笔: Q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Y
    四角: 2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另外;其他;别的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英文翻译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ngoi6 o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i5 [海陆丰腔] ngoi6 ngo6 no6 mo6 [梅县腔] ngoe.3 [宝安腔] ngoi3 [客英字典] ngoi5 [台湾四县腔] ngoi5 ngo5 no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i4 [东莞腔] ngoi3 [陆丰腔] ngo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會泰合去聲合口一等nguad/nguayŋuɑ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