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

gòng jù [ gong ju]
注音 ㄍㄨㄥˋ ㄐㄨˋ

词语释义

共聚 gòngjù

(1) 由几种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丁二烯和苯乙烯聚合成丁苯橡胶。共聚产品叫共聚物

copolymerization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丁二烯和苯乙烯聚合成丁苯橡胶。共聚的产品叫共聚物。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埃克斯去角质洗发露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加入了聚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
2、奥运会的全部意义在于同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相会,共聚一堂,通过体育运动颂扬人类精神。
3、那是一个短假,我正在探访姐姐。一天晚上,本期待着共聚与跳舞的快乐的我,却遭到一次试图先奸后杀,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4、在法国,他们简单地和法国总统吃了一顿,而留出时间更好的与家人共聚。
5、腈是一种丁二烯与丙烯腈的共聚物。
6、发现硫醇引发该共聚反应中,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组分增大而提高,及与溶剂的极性成正比关系。
7、电子显微镜下的橙色和蓝色小球,其实是共聚物的微观图像。
8、依照惯例,美国人会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同享这一节日聚餐。
9、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进行本体共聚制备水凝胶材料,研究了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
10、能在这里与华南美国商会的诸位好友共聚一堂,我深感荣幸。
11、以一种新型的高效引发剂,在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中进行氯丁橡胶(CR)与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反应。
12、很抱歉不能与你们共聚一堂。
13、考查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胶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14、介绍了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与金属的粘接强度,并对接枝率与粘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5、研究了FBR反应器中乙丙共聚过程的建模,开发了熔融指数在线软测量程序和连接工业PC机和DCS之间的通讯接口程序。
16、以丙烯酰胺为母体合成的阳离子单体,进行自聚或与其他阳离子单体共聚,合成高电荷密度阳离子絮凝剂。
17、单体及共聚物用IR等进行了表征。
18、笔者用铝和铁的硫酸盐及盐酸盐与聚硅酸通过共聚法获得了几种不同的聚硅酸铝铁。
19、考察了单体浓度、发剂浓度、合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20、本文研究了三种国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与聚氯乙烯(PVC)制得共混物的流动性、离模膨胀和熔体破碎。
21、采用悬浮聚合法将豆油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支化和部分交联的聚合材料。
22、结果表明:KGM和乙酸乙烯酯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23、“朋友们,”哈莉说。“今天我们共聚一堂,为的是一个社会圣礼。这个圣礼是关于将要被分享的肉的圣礼。”
24、红外谱图表明,苯乙烯与丙烯腈之间发生了共聚反应。
25、介绍了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的主要品种、应用领域及生产方法,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26、通过丙烯酸酯类单体与环氧树脂接枝共聚反应,对水性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
27、本文论述了织物整理用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工作液的配制及整理工艺。

共聚的国语词典

共同聚合在一处。

如:「今日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共聚一堂?」

共聚的网络释义

共聚

  • 共聚,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òng jù,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根据单体的种类多少分二元,三元共聚,根据聚合物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无规共聚,嵌段共聚,交替共聚,接枝共聚。典型的共聚物有SBS,ABS等。
  • 共聚造句

    今天我们旧友新知共聚一堂,大家不必拘礼,玩个痛快吧!
    由各种比例苯乙烯、丙烯腈和丁二烯组成的一类热塑性合成共聚物。
    如今,医学常用的光学显微镜主要类型有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视频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超声波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
    研究表明,经烷基或芳基硅烷基团保护的极性单体与乙烯在催化作用下,通过共聚可以得到结构新颖的功能性超支化聚乙烯。
    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交替共聚合的倾向。
    以自制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无皂微乳液五元共聚,制备可热固化双亲聚合物。
    探讨了其嵌段共聚合反应过程。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是性能优良的热塑弹性体。
    这点二哥还是无需顾虑的,只是老来少了子女承欢膝下共聚天伦,这点上我便无奈了!
    春风吹绿合作树,你我共聚财富;春雨浇艳协助花,你我共赢天下;春日照亮沟通路,你我同迈大步;春云飘动创业天,你我同多赚钱。
    羧化丁腈橡胶是由含羧基单体和丁二烯、丙稀腈三元共聚制得得。
    提出国内石化系统应进行联合攻关,开发世界级水平的生产成套技术,重视开发各专用牌号和后加工技术的研究,加强研究共聚合改性的产品。
    介绍用甲醇醇解法把聚酯或共聚酯解聚成二元酸二甲酯和二元醇。
    根据市场效益,公司对聚乙烯线性料和聚丙烯拉丝料的生产量进行了控制,抓好聚乙烯注塑料、聚丙烯共聚料和橡胶的生产。
    只有在同级予目中的聚合物共聚单体单元才可以进行比较。
    形状记忆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品种有聚降冰片烯、高反式聚异戊二烯、丁苯共聚物和聚氨酯等。
    开业大吉,愿你策马扬鞭齐聚人气,广邀四路财神广积财气,团结一心共聚和气,礼炮阵阵集合喜气,拥有四气,定能生意兴隆财运滚滚,宏图大展蒸蒸日上。
    讨论了非离子共聚组分的引入对聚氨酯合成革吸湿透气行为的影响。
    实验还以合成得到的共聚乳液为涂料,在纸质包装材料的涂布加工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应用研究。
    对于共聚,基体材料中的填充粒子的脱粘和橡胶粒子的空化使塑料破坏更加容易,从而降低了耐刮擦性。
    玻璃纤维自熄软管是由无碱玻璃纤维编织成套管,然后经高温处理,并涂以有机硅共聚树脂而成。

    汉字详情

    gòng,gōng [gong]
    部首: 201
    笔画: 6
    五笔: AW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C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供奉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2) 恭敬。通“恭”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通“供”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

    名词

    (1) 古国名 。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2) 另见gòng

    gòng


    (1) (会意。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共,同也。——《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 gǒng)

    (5) 执持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 gòng)

    (10) 奉献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 gōng)。恭敬。有礼貌

    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 〈形〉 相同,一样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副词

    (1) 一同,一起

    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名词

    (1) 共产党的简称 。如:国共和谈;中共

    (2) 通“宫”( gōng)。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介词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


    (1) 和,与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together with, all, total; to sh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ng5 giung3 [梅县腔] ki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g4 [客英字典] kiung5 giung1 giung3 [宝安腔] kiung3 [海陆丰腔] kiung6 giung3 [东莞腔] kiung3 [沙头角腔] kiung5 [陆丰腔] kiung6
    ◎ 潮州话:ga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
    [ju]
    部首: 605
    笔画: 14
    五笔: BCT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EHHO
    四角: 1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 同本义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枚乘《上书谏吴王》

    (3)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4) 众;集团;一伙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年》

    (5) 又如:聚观(群聚观看);聚口(犹齐声)

    (6) 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动词

    (1)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2)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3)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4)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5)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6)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英文翻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col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6 [陆丰腔] ci6 [沙头角腔] ci5 [客语拼音字汇] qi4 [客英字典] ci5 ci1 [梅县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慈庾上聲合口三等zyox/dziuudzʰ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