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

gòng tóng shè [gong tong she]
注音 ㄍㄨㄥˋ ㄊㄨㄥˊ ㄕㄜ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共同通讯社”的简称。日本最大的通讯社。1945年11月成立。由建于1936年的同盟通讯社改组而成。总社设在东京。

汉字详情

gòng,gōng [gong]
部首: 201
笔画: 6
五笔: AW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C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供奉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2) 恭敬。通“恭”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通“供”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

名词

(1) 古国名 。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2) 另见gòng

gòng


(1) (会意。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共,同也。——《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 gǒng)

(5) 执持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 gòng)

(10) 奉献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 gōng)。恭敬。有礼貌

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 〈形〉 相同,一样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副词

(1) 一同,一起

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名词

(1) 共产党的简称 。如:国共和谈;中共

(2) 通“宫”( gōng)。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介词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


(1) 和,与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together with, all, total; to sh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ng5 giung3 [梅县腔] ki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g4 [客英字典] kiung5 giung1 giung3 [宝安腔] kiung3 [海陆丰腔] kiung6 giung3 [东莞腔] kiung3 [沙头角腔] kiung5 [陆丰腔] kiung6
◎ 潮州话:ga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shè [she]
部首: 431
笔画: 7
五笔: PY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FG
四角: 34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2) 同本义

社,地主也。——《说文》

共工之子 句龙为社神。——《春秋传》

社,土也。——《论衡·顺鼓》

以社以方。——《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

命民社。——《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

故社,祭社也。——《荀子·礼论》。注:“社,土神。”

故祀以为社。——《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

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白虎通·社稷》

(3) 又

社者,土地之神也。

后土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4) 又如:社伯(城隍神);社鼠(原指土地庙中的老鼠,后用来比喻仗势作恶的坏人);社长(即社神,土地);社主(古谓社稷之神;古谓土地神的神主);社鬼(即“社公”。古称土地神);社神(古代称土地神);社稷神(即“土地神”、“谷神”);社公(旧称土地神)

(5) 土地之神的神主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书·甘誓》

(6) 祭祀社神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7) 又如:社稷坛(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

(8) 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

(9) 集体性组织;团体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0) 又如:社友(同社之人);社家(内行人);社陌(社会,社团);社条(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

(11)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 又如:春社;秋社

(13) 机构

(14) 为他人办理某种业务的机构。如:广告社

(15) 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行政单位。如:新华社

动词

(1) 祭祀社神

里中设,平为宰,分肉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2) 又如:社饭(祭社时所供的饭食);社头(迎神赛社的领土);社酒(古代祀社神用的祭酒);社赛(祭祀酬谢社神的赛会);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

英文翻译

god of the soil and altars to him; group of families; company, society

方言集汇

◎ 粤语:se5
◎ 客家话:[东莞腔] sa5 [陆丰腔] sha5 [客英字典] sha1 sha3 [台湾四县腔] sa5 sa1 [梅县腔] sha1 [海陆丰腔] sha6 sh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常者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zjax/zjaaʑĭ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