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谓团结紧、势力盛大。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赵充国》:“先击 罕羌 , 先零 必助之,今 羌 马肥食足,击之未见利,适使 先零 得施德于 罕羌 ,以坚其约。党坚势盛,附者寝多,臣恐国家之忧,不二三岁而已。”
引证解释
⒈ 谓团结紧、势力盛大。
引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赵充国》:“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羌马肥食足,击之未见利,适使先零得施德于罕羌,以坚其约。党坚势盛,附者寝多,臣恐国家之忧,不二三岁而已。”
党坚势盛的网络释义
党坚势盛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2) 不鲜明
黨,不鲜也。——《说文》
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 蒋礼鸿《义府续貂》
(3) 美,善,正直。后作“谠”
党,善也;美也。——《广雅》
元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荀子》
动词
(1) 知晓,解悟
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荀子》
(2) 偏私,偏袒
子党于师人。——《韩非子·外储》
群而不党。——《论语》。孔注:“助也。”
(3) 又
吾闻君子不党。孔注:“相助匿曰党。”
(4) 结伙
性贪而狠,党豺为虐。——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名词
(1) 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
五族为党。——《周礼·大司徒》。注:“百家,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
君实乡州藏焉。——《管子·山权数》。注:“三千五百家为党,此非周制。”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资治通鉴》
(2) 又如:党人(同一乡里的人);党正(周代所设地方组织的长官)
(3) 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
辨说得其党。——《礼记·仲尼燕居》。注:“类也。”
睦于父母之党。——《礼记·坊记》。注:“犹亲也。”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山石》
(4) 又如:党友(指志道相近、立场相似的人);党援(指与自己同道而给予援助的人)
(5) 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
无偏无党。——《书·洪范》。注:“朋党。”
各于其党。——《论语·里仁》
惟党人之偷乐兮。——《楚辞·离骚》
使其党入索财物。——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死党;余党(未消灭尽的党羽);党恶(结党作恶)
(7) 政党 。如:共产党;共和党;国民党;工人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黨 | 多朗 | 端 | 唐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tangx/tank | dʰɑ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2)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坚,刚也。——《说文》
坚,坚土也。——《广雅》
四为壤五,为坚三。——《九章算术·穿地》
铠甲不坚。——《韩非子·五蠹》
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战国策·燕策》
非不坚利。——《孟子·公孙丑下》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坚瓠(坚厚而实心的葫芦。不可剖以盛物,因喻无用的东西);坚冰(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坚顽(极其坚硬);坚确(坚硬);坚滑(坚硬滑溜);坚润(坚硬而润泽)
(4) 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坚,强也。——《广雅》
坚穷廉直。——《吕氏春秋·审分》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韩非子·难势》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5) 又如:坚巧(牢固而精巧);坚城(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坚勚(结实);坚壁(坚固的墙壁或营垒;坚守壁垒)
(6) 饱满
其谷不坚。——《吕氏春秋·贵信》
(7) 又如:坚成(结实;成熟)
(8) 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坚凝(坚定;坚强;紧凑简练);坚确(心志坚定;土质坚固);坚劲(强而有力;意志坚强不变);坚心(坚定的心志)
(10) 牢靠,稳定
坚致为上。——《淮南子·时则》。注:“功,牢也。”
(11) 又如:坚心(一心);坚附(安定,牢固附着);坚卧(按兵不动)
(12) 固执
二曰行辟而坚。——《荀子·宥坐》
小敌之坚。(坚,硬拼。)——《孙子·谋攻》
(13) 又如:坚意(执意,决心);坚卧(坚不出仕,隐居);坚秉(坚持);坚僻(固执怪僻)
名词
(1) 坚固的东西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2) 要塞,堡垒 。如:攻坚
动词
加固,使坚固 。如:坚精(固精壮阳);坚白(坚守贞节);坚营(加固营垒)
副词
坚持;固执 。如:坚卧烟霞(隐居的意思);坚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en1 gien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力,埶(
)声。本义:权力;权势)(2) 同本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4) 力量;威力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威望);势倾人主(威风势力压倒了皇帝);势派(气势;气派)
(6) 形势;情势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势促(形势所迫);势面(世面);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大势所趋;守势;势胜(形势优越)
(8) 姿态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9) 又如:装腔作势
(10) 形状;样式;架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11) 又如:势相
模样(样子);势况(样子,模样);势沙(势杀、势煞、势霎。样子;模样);势样(样子;姿势)
(12) 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3) 人及动物的睾丸
淫者割其势。——《晋书·刑法志》
(14) 又如:势不知有无(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15) 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6) 势头;趋势;时机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清稗类钞·战事类》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史记·项羽纪赞》
(17) 又如:势如破竹
(1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chéng
名词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2) 又如:粢盛
(3) 器皿,如杯、碗之类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4) 春秋时国名 。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动词
(1) 把东西放进去 。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2) 用勺舀或运送 。如:给他自己盛汤
(3) 容纳 。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4) 〈方〉∶居住;生活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
(5) 整饬;端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6) 另见
shè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皿,成声。(
)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2) 旺盛;兴盛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
国家之盛。——韩愈《送孟东野序》
物盛则衰。——《史记·蔡泽列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盛古(指远古兴盛时代);盛族(名门望族);盛气(气势旺盛);盛阳(旺盛的阳气)
(4) 茂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游大林寺》
(5) 又如:盛茂(茂盛)
(6) 丰盛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论语》
俯祭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盛大;隆重
官盛任使。——《礼记·中庸》。疏:“谓官之盛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8) 又如:盛作(犹大作);盛烈(盛大的功业);盛乐(盛大的乐曲);盛礼(盛大的礼仪)
(9) 众,多;极充足
盛,多也。——《广雅》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10) 又如:盛多(众多)
(11) 大,高,显赫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12) 美好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红楼梦》第三回
(13) 又如: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盛轨(美好的典范);盛则(美好的法则);盛美(美善;称美);盛藻(华美的辞藻)
(14) 范围广大;广泛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又如:盛行;盛传
副词
(1) 极力;表程度深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盛酌(盛情款待);盛言(极力申说);盛推(极力推许);盛道(极力称说);盛夸(极力夸大)
名词
(1) 极点;顶点
尧者,圣人之盛也。—— 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2) 姓
动词
(1) 赞美
盛夏后之致美。——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盛口(交口称誉);盛尊(尊贵至极);盛介(盛价。对别人的尊称);盛使(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盛从(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
(3) 抚育
周公盛养 成王。——《书·大传·金縢》
(4) 又如:盛养(培育)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n2 shin5 [沙头角腔]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g4 sin2 sin4 [海陆丰腔] shin5 [宝安腔] sin2 | sin5 [台湾四县腔] siin5 [梅县腔] shin2 shin5 [陆丰腔] shin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成 | 是征 | 常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ʑĭɛŋ | zj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