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崇

kè chóng [ ke chong]
注音 ㄎㄜˋ ㄔㄨㄥˊ

词语释义

1.兴建。

词语解释

  1. 兴建。

    《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殷 周 虽有 高宗 、 昌 、 发 之君,犹赖 傅説 、 吕望 之策,故能克崇其业,允协大中。”

引证解释

⒈ 兴建。

《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殷周虽有高宗、昌、发之君,犹赖傅説、吕望之策,故能克崇其业,允协大中。”

克崇的网络释义

克崇

  • 克崇 ,读音是kè chóng,意思是兴建。
  • 汉字详情

    [ke]
    部首: 223
    笔画: 7
    五笔: DQB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HU
    四角: 4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名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英文翻译

    gram; overcome;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陆丰腔] kiet7 [梅县腔] k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东莞腔] ket7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kiog4(khiok) kag4(k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
    chóng [chong]
    部首: 325
    笔画: 11
    五笔: MP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JMF
    四角: 229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2) 同本义

    崇,嵬高也。——《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3) 又如:崇亘(高峻绵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耸的样子)

    (4) 高;高大

    崇,高也。——《尔雅》

    与黄比崇。——张衡《西京赋》

    崇崇圜邶。——扬雄《甘泉赋》

    广与崇方。——《考工记·梓人》

    大侯之崇,见鹄于参。——《仪礼·大射仪》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崇墉(高大的城墙);崇榘(高峻的城墙)

    (6) 高贵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白虎通》

    (7) 又如:崇阀(高贵显赫之家);崇阶(高位,高官);崇卑(高低,高下)

    (8) 兴盛

    建明德而崇业。——张衡《东京赋》。注:“犹兴也。”

    (9) 又如:崇业(兴业);崇盛(隆盛,极其荣宠)

    动词

    (1) 尊崇,推崇

    崇事宗庙社稷。——《礼记·祭统》

    莽遂崇鬼神淫祀。——《汉书·郊祀志》

    (2) 又如:崇正黜邪(推崇正气,摒弃邪恶);崇实(注重实际);崇德(崇尚道德。也指崇尚有德者);崇儒(尊崇儒学)

    (3) 通“充”。充满

    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仪礼·乡饮酒礼》

    六成复缀以崇。——《礼记·乐记》

    泛崇蘭些。——《楚辞·招魂》

    (4) 又如:崇奸(聚集许多恶人)

    (5) 终,尽。通“终”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卫风·河广》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 赋》

    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三国志·凉茂传》

    (6) 又如:崇替(灭亡。即终替);崇朝(一个早上。比喻时间的短暂);崇日(终日,一日)

    英文翻译

    esteem, honor, revere, vene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ung2 [海陆丰腔] cung2 [梅县腔] cung2 [陆丰腔] chung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台湾四县腔] cung2 [宝安腔] c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鋤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dʒʰĭuŋzriung/dr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