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焰

guāng yàn [ guang yan]
注音 ㄍㄨㄤ 一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光焰 guāngyàn

(1) 火焰;火光

桌上的油灯只有黄豆大小的一粒光焰
flame

(2) 光辉;光芒

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全人类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光焰。——《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鹘》
radiance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见“ 光焰 ”。

引证解释

⒈ 见“光焰”。亦作“光燄”。

⒉ 火焰;火光。

《朱子语类》卷五:“譬如这火,是因得脂膏,便有许多光燄。”
清蒋一葵《长安客话·玉脂灯台》:“琉球进玉脂鐙台,油一两,可照十夜,光燄鉴人毛髮,风雨尘埃皆不能侵。”
茅盾《子夜》十五:“板桌上的洋油灯只有黄豆大小的一粒光焰。”

⒊ 光辉;光芒。

宋梅尧臣《喜谢师厚及第》诗:“南方朱鸟目,光焰令人惊。”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惟逆贤之服,奢僭更甚,及籍没皆赏给钟鼓司,凡承应则穿之,光焰耀目。”
瞿秋白《关于高尔基的书》:“新的文学--普洛文学也在高尔基的周围放着万丈的光焰了。”

⒋ 比喻权势炽盛。

明沉德符《野获编·嗤鄙·脔婿》:“赵幼女甫笄,才而艳……适会元蔡茂春室人亦亡,慕赵光燄,託媒为道地, 赵喜甚, 蔡遂委禽为赘壻。”

⒌ 佛像后饰有火焰图案的衬障。

《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董宗之採珠没水底,得佛光燄, 交州送臺,以施於像,又合焉。”

光焰的网络释义

光焰 (词语)

  • 光焰,亦作“ 光燄 ”。指火焰;光芒喻权势炽盛。见《朱子语类》卷五:“譬如这火,是因得脂膏,便有许多光燄。”
  • 光焰造句

    火焰形态公共艺术雕塑成赫赫炎炎之态,万丈光焰,展现商丘华夏文明之火发祥的地位。
    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
    是放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
    秦尘知道此时此刻不得真格是不行了,浑身光焰万丈,腾焰飞芒,身体忽然化作了一道青色虚影,而后猛然暴涨,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灯上结着一朵如意形的灯花,光焰停匀,时青时白,时红时紫,彩色晶莹,变幻无常。
    中秋月儿圆,人间庆团圆。月宫住神仙,虔诚拜月娘。香案摆当院,果蔬齐登场。香烛生光焰,元宝银币全。妇女孩童拜,祈福保平安。
    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药。女官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叠,见者错愕。张岱 
    就是傲视古今也是光焰万丈长的一类人。
    凹面镜般的天宇,紧扣着大地,——这块不透明的玻璃。太阳用光焰的扫帚,扫除着——,冬天那冰雪的足迹。顾城 
    旭日用光焰赶走了黑暗,夕阳用余辉映红了晚霞。顾城 
    每一根蜡烛的光焰都歪向壁炉一边。
    一年后,生下一子,此子遍身光焰,充满王国,他幼而敏慧,长而慈仁,把国家的所有的财宝,都分给了穷苦百姓。
    艳阳高照,光焰万丈,灼热无比,焚山蒸海。
    冬泳的人,可曾想到用雪的光焰沐浴!晶莹闪烁的土地哟,我是走向我的来世,还是回到我的前生?我时常冥想着这场雪的边缘,那黑白相间,为一切征程划定的界限。
    坐下指挥灵幡的王明炎虽然脸色惨白,但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只能不管不顾的全身心的催动着那件光焰厉蛟,力图绞杀此獠。
    白炽灯发出了光焰,那是因为有了阻碍。
    他的眼前一片空白,失去平衡坠落,坠入自己点燃的熊熊光焰里。
    遮天蔽日的飞空艇舰群在碧空上轰击燃烧,骑乘着各色异兽的兽化战士扑向喷吐着死亡的镭射炮台,浑身燃烧着元能光焰的武者挥舞着光剑撞向机甲的铁流……
    越要接近那光焰,背后身影越黑暗。荀夜羽 
    “各种生活营养到我这个魂灵,使它触着任何一方面时皆有一闪光焰。沈从文 

    汉字详情

    guāng [guang]
    部首: 209
    笔画: 6
    五笔: IQ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M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广大,宽阔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动词

    (1) 照耀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副词

    仅仅,单 。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英文翻译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gwo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wong1 [东莞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gu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kwong1 [宝安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黃唐合平聲合口一等kuɑŋkuang
    yàn [yan]
    部首: 414
    笔画: 12
    五笔: OQ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NHX
    四角: 978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臽( xiàn)声。本义:火苗)

    (2) 同本义

    烟焰迷漫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

    (3) 火光;辉光

    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晋· 葛洪《抱朴子》

    (4) 又如:焰红(火红);焰光(光焰;光华);焰然(鲜明貌)

    (5) 光亮

    雨昏陋巷灯无焰,风过贫家壁有声。——袁枚《随园诗话》

    (6) 比喻气势 。如:妖焰;气焰逼人

    动词

    (1) 燃烧

    俯而观之,其光自土而出,若焰薪火。——唐· 张读《宣室志》

    (2) 又如:焰蜡(正在燃烧的蜡烛);焰灰(物体燃烧后的余烬);焰腾腾(火势猛烈貌)

    (3) 照耀

    动鳞甲于鲸鱼,焰光芒于鸣鹤。——北周· 庾信《灯赋》

    野燎焰天。——清· 魏源《圣武记》

    英文翻译

    flame, blaze; glowing, blaz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jim6
    ◎ 客家话:[梅县腔] jam5 liam5 [海陆丰腔] ram6 [东莞腔]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5 [宝安腔] jam3 [客语拼音字汇] yam4 [客英字典] jam5
    ◎ 潮州话:奄7 ,iam7(iām) [澄海]iang7(iā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五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贍鹽A去聲開口三等鹽Ajemh/jemmjĭɛ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