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鉴

jǐng jiàn [ jing jian]
繁体 儆鑒
注音 ㄐ一ㄥˇ ㄐ一ㄢˋ

词语释义

鉴戒。

词语解释

  1. 鉴戒。

    《新唐书·崔群传》:“比詔学士集前世事为《辨谤畧》,以自儆鉴。”

引证解释

⒈ 鉴戒。

《新唐书·崔群传》:“比詔学士集前世事为《辨谤畧》,以自儆鉴。”

儆鉴的网络释义

儆鉴

  • 儆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ǐng jiàn ,是指鉴戒。
  • 汉字详情

    jǐng [jing]
    部首: 221
    笔画: 14
    五笔: WAQT
    五行:
    仓颉: OTRK
    四角: 28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儆,戒也。——《说文》

    儆,备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注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左传·昭公十八年》

    令司官、巷伯儆宫。——《左传·襄公九年》

    (3) 又如:儆悟(儆醒。儆戒,醒悟);儆守(戒备防守);儆惧(戒惧;警惕和畏惧);儆懔(戒惧);儆戢(戒惧而有所收敛);儆儆(不安的样子);儆动(戒惧不安);儆畏(警惕和畏惧;戒惧)

    (4) 告诫;警告

    夜儆百工。——《国语·鲁语》

    乃儆公仲之行。——《战国策·韩策》

    所以儆人臣也。——《孔子家语·五仪》

    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宜杀一儆百。——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名词

    (1) 警报,紧急情况

    若今时儆跸。——《周礼·夏官·隸仆》

    (2) 又如:儆急(紧急,一般指军情)

    英文翻译

    warn; wa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梅县腔] gin3 [海陆丰腔] gin3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宝安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 潮州话:哥英6(警)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iengx/kyankkĭɐŋ
    jiàn [jian]
    部首: 805
    笔画: 13
    五笔: JTY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IC
    四角: 28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2) 同本义

    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

    鑑谓之镜。——《广雅》

    借明于鑑以炤之。——《淮南子·主术》

    我心匪鑒。——《诗·邶风·柏舟》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庄子》

    春始治鑑。——《周礼》

    (3) 又如:鉴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鉴燧(方诸和阳燧)

    (4) 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 。如:龟鉴;鉴台(镜台);鉴明(镜面明净);鉴洼(凹面镜);鉴团(凸面镜);鉴台(镜台,梳妆台)

    (5) 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槛外诸鉴。——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戒(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

    (7)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如:《资治通鉴》;《了凡纲鉴》;鉴书(历史;史书);通鉴;年鉴;图鉴

    动词

    (1) 明察,审查

    谿极则不鑒。——《吕氏春秋·适音》

    不能鉴听。——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鉴彻(明察);鉴达人(鉴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鉴貌辨色(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鉴事(明察事理)

    (3) 照看 。如:鉴人(照人);水清可鉴;鉴微(照见细微的东西)

    (4) 旧时书信套语,表示请对方看信 。如:某先生台鉴;惠鉴;钧鉴

    (5) 借鉴,鉴戒

    哀之而不鉴之。——唐· 杜牧《阿房宫赋》

    英文翻译

    mirror, looking glass; ref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m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