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醒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警诫而使醒悟。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迁 想起梦中之事,痴呆了半晌:‘昔日我负 施 家,今日 尤生 负我,一般之理。只知责人不知自责,天以此梦儆醒我也。’”
引证解释
⒈ 警诫而使醒悟。
引《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桂迁想起梦中之事,痴呆了半晌:‘昔日我负施家,今日尤生负我,一般之理。只知责人不知自责,天以此梦儆醒我也。’”
儆醒的网络释义
儆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儆,戒也。——《说文》
儆,备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注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左传·昭公十八年》
令司官、巷伯儆宫。——《左传·襄公九年》
(3) 又如:儆悟(儆醒。儆戒,醒悟);儆守(戒备防守);儆惧(戒惧;警惕和畏惧);儆懔(戒惧);儆戢(戒惧而有所收敛);儆儆(不安的样子);儆动(戒惧不安);儆畏(警惕和畏惧;戒惧)
(4) 告诫;警告
夜儆百工。——《国语·鲁语》
乃儆公仲之行。——《战国策·韩策》
所以儆人臣也。——《孔子家语·五仪》
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宜杀一儆百。——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名词
(1) 警报,紧急情况
若今时儆跸。——《周礼·夏官·隸仆》
(2) 又如:儆急(紧急,一般指军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n3 [海陆丰腔] gin3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宝安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 潮州话:哥英6(警)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警 | 居影 | 見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kiengx/kyank | kĭɐ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酉,星声。酉(
)与酒有关。本义:酒醒)(2) 同本义
醒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今宵酒醒何处。——宋· 柳永《雨霖铃》
(3) 又如:醒酒石(可以醒酒的石头);醒酒汤(可以醒酒的羹汤);醒药(醒酒的药);醒狂(不醉而狂)
(4) 醒悟 。如:猛醒(猛然觉悟;忽然明白过来);醒心(神志清醒;清醒的认识);醒素(清醒);梦醒
(5) 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睡着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亦醒。
大儿醒。
大儿初醒声。
(6) 又如:醒睡(睡眠中保持警觉,不沉睡);醒困(消除困倦);醒松(惺松。刚苏醒的样子);醒觉(由睡眠或昏迷而苏醒)
(7) 动植物的恢复生机或由蛰伏而活动 。如:醒水(秧苗插下后复苏存活);醒绽(方言。树木返青发芽)
(8) 方言。知道,懂得 。如:醒得(懂得,知道);醒事(懂事)
(9) 消除
等她气醒了,再回家来。——周立波《山乡巨变》
(10) 用同“擤”
摸出手帕醒鼻涕。——巴金《电》
(11) 又如:醒鼻涕(擤鼻涕)
形容词
(1) 明白;明显
童奶奶道:“这话我不醒的。”——《醒世姻缘传》
(2) 又如:醒醒白白(明明白白);醒豁(清醒,明白);醒眼
(3) 用同“腥” 。如:手醒(手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ang3 siang1 [梅县腔] siang3 [沙头角腔] siang3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3 [客英字典] siang3 ciang3 [宝安腔] siang3 [东莞腔] siang3 [陆丰腔] siang3 [台湾四县腔] siang3 s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seng | si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