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化

jiāng huà [ jiang hua]
注音 ㄐ一ㄤ ㄏㄨㄚ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僵化 jiānghuà

(1) 变僵

僵化为定型的关系
rigidify

(2) 不向前发展

思想僵化
desiccate

词语解释

  1. 变得僵硬。形容凝滞不动。

    柔石 《二月》十六:“几乎半点钟,他一动不动,似心与身同时为女子之爱力所僵化了。”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 晓荷 的脸由微笑而扩展到满脸都是僵化了的笑纹。”

  2. 指思想凝固不变。

    《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看上去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思想怎么僵化到这步田地。”

引证解释

⒈ 变得僵硬。形容凝滞不动。

柔石《二月》十六:“几乎半点钟,他一动不动,似心与身同时为女子之爱力所僵化了。”
老舍《四世同堂》十六:“晓荷的脸由微笑而扩展到满脸都是僵化了的笑纹。”

⒉ 指思想凝固不变。

《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看上去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思想怎么僵化到这步田地。”

僵化的国语词典

变僵硬,凝滞无法开展。

如:「思想僵化的人,是无法接受新观念的。」

僵化的网络释义

僵化

  • 僵化,变僵;思想凝固不变。
  • 僵化的翻译

    英语: to become rigid
    法语: raidir, scléroser

    僵化造句

    许多人的思想已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僵化了。
    我是僵化的敌人,春天的密友。
    僵化的看法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所持的简化的具有负面倾向的看法。
    我们应防止思想僵化。
    人的思想和创意是千变万化的,怎么可以用僵化的制度加以规范呢?
    思想僵化的人,对新的观点、见解、理论,一开头总是会感到格格不入的。
    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就不能像郑人买履那样僵化与固执。
    真是棒极了,我特别爱读你把我描写成一个僵化的老疯子的那一段。
    任何艺术都要灵活多变,如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会僵化、衰落。
    骄傲自满只能使思想僵化。
    收敛思维的误区表现在机械化、僵化的收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其中较为明显是思维的的心理定势与经验定势。
    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还觉得,大规模的持续降雨“会使别处的天气形态持续僵化”,从而产生阻挡大气在某地环流的积热天气形态。
    在引进新管理体制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因为,虽然时间在夜里燃烧,留下意味着冻结,僵化,拘囿于模子中。
    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
    如果雅虎打算通过购买创新公司来构建公司的前途,那么它就应该让那些创新公司的点子引领着公司前行,而不是把它们吞进一个行将就木、僵化可笑,却仍然相信自己无所不知的企业文化中。
    污血横流,丧尸横行,梦中的自己也被感染,身体表面生出无数的大疮,身体僵化目光呆滞。
    我们不会把常识僵化并使它变成信条。
    乾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喜谀恶谏,懒于进取,老人御政,宵小环绕,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汉字详情

    jiāng [jiang]
    部首: 221
    笔画: 15
    五笔: WGLG
    五行:
    仓颉: OMWM
    四角: 212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畺( jiāng)声。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2) 同本义

    僵,偾也。——《说文》

    鲍叔御公子小白僵。——《吕氏春秋·贵卒》。注:“偃也。”

    佯僵而弃酒。——《史记·苏秦传》。注:“仆也。”

    即诈僵仆阳病。——《汉书·梁平王襄传》

    僵仆烦愦。——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偃仰僵仆。——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僵死(倒地死去;倒地死去的人);僵伏(倒地而死);僵偃(仰卧不动);僵踣(倒地);僵毙(倒下死亡)

    (4) 死去

    伶悝僵。——《吕氏春秋·贵卒》。注:“毙也。”

    (5) 又如:僵仆(死去);僵坠(死亡坠下);僵槁(枯死);僵落(枯死后落下);僵踞(坐着僵死)

    (6) 〈方〉∶收敛笑容,使表情严肃 。如:他僵着脸

    形容词

    (1) 僵硬。难以活动

    癫疾始作,先反僵。——《灵枢经·癫狂》

    岁寒虫僵。——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僵立(直立不动);僵冷(僵硬冰冷);僵燥(失去水分而硬化)

    (3) 呆滞 。如:僵呆;僵冷(冷漠而无生气);僵滞

    (4) 双方相持不下,事情难于处理,处于停滞状态的 。如:僵局;僵持

    英文翻译

    stiff and motionless, stock still

    方言集汇

    ◎ 粤语:goeng1
    ◎ 客家话:[宝安腔] g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ong1 [东莞腔] giong1 [梅县腔] giong1 [台湾四县腔] giong1 [客英字典] giong1 [海陆丰腔] giong1 [陆丰腔] g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kĭaŋkiang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