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寺

sēng sì [ seng si]
注音 ㄙㄥ ㄙˋ

词语释义

佛教寺院。

词语解释

  1. 佛教寺院。

    《魏书·儒林传·卢景裕》:“ 景裕 寓託僧寺,讲听不已。未几,归本郡。”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僧寺》:“ 汉明帝 於东都城门外立精舍,以处 摄摩腾 竺法兰 ,即 白马寺 也。 腾 始自 西域 ,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臚寺,遂取寺名,剏置 白马寺 ,即僧寺之始也。 隋煬帝 改曰道场,后復曰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刘勰 自二十三、四岁起,即寓居在僧寺钻研佛学。”

引证解释

⒈ 佛教寺院。

《魏书·儒林传·卢景裕》:“景裕寓託僧寺,讲听不已。未几,归本郡。”
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僧寺》:“汉明帝於东都城门外立精舍,以处摄摩腾竺法兰,即白马寺也。 腾始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臚寺,遂取寺名,剏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 隋煬帝改曰道场,后復曰寺。”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刘勰自二十三、四岁起,即寓居在僧寺钻研佛学。”

僧寺的网络释义

僧寺

  • 僧寺,佛教寺院。出自《魏书·儒林传·卢景裕》
  • 僧寺造句

    古时交通不便,山水僻远,僧寺进驻,正宜离群索居,静修念佛。
    励精图治的和尚皇帝缘何最终饿死于僧寺?
    此时,他感到多年经营的半山园也是累赘了,就给神宗神宗上了一道奏章,乞以所居园屋为僧寺,并乞赐额,神宗赐以“报宁禅寺”。
    三个月时间,消息已经从长安传到了洛阳,东都洛阳的僧寺都进入了风雨飘摇中。
    捐郡帑,得民地于僧寺之右,负山面湖,创精舍,肖象而祠之。
    清代吕种玉断言,作库质钱取利,“唐以前唯僧寺为之”。
    他们将南京“僧寺之大钟铁鼎”也用车运至日本。
    古代为生人、亡人或自己祈福,多有于僧寺,或在崖壁间镌石成佛像。
    虽贵极人臣,却不改僧相,仍居僧寺清修。
    贴邻一座僧寺有所园子,名叫狮子林,亭台花木,颇极一时之胜。
    励精图治的和尚皇帝缘何最终饿死于僧寺?楼主图集。
    这也是僧寺和地方士绅的创意,希望风穴寺的泉水只给人造福而不带来灾祸。
    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
    上六诗一气呵成,第一首言游客,第二首言妓家,第三首言酒楼,第四首言舟子,第五首言僧寺,第六首言羁人。
    他以不拘形迹的个性,在广州一个僧寺里,偶然拿到一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变名为僧。
    无论是王冕的僧寺夜读,还是顾炎武的手不释卷,无论是任末的好学勤记,还是王充的市肆博览。每当读到他们的事迹,我们的心灵总会被震憾,他们将学习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他们也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连南京的“僧寺之大钟铁鼎”也被。
    连南京的“僧寺之大钟铁鼎”也被运到日本。
    很多时候,词人都将作品题写在亭台楼阁、驿站邮亭、僧寺道观的墙壁及桥梁道路的柱石上,供来往行人观览传播。

    汉字详情

    sēng [seng]
    部首: 221
    笔画: 14
    五笔: WUL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CWA
    四角: 2826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2)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韩愈《山石》

    (3) 又如:僧行(僧众);僧众(僧人:和尚;佛教徒);僧录司(明清时期管理佛门事务的机构);僧雏(年龄小的僧人);僧寮(僧人居住的房屋);僧居(僧人的居室,寺院);僧衲(僧衣);僧靿袜儿(僧人穿的长筒袜);僧正(管理众僧之官);僧官(管理僧人、寺庙的官吏);僧纲(管理佛教的官);僧腊(指僧人受戒后的年龄。又称法腊);僧伽梨(僧服大衣名。为袈裟的一种)

    (4) 姓

    英文翻译

    Buddhist priest, monk; san of Sanskrit sangha

    方言集汇

    ◎ 粤语:sang1 zang1
    ◎ 客家话:[梅县腔] sen1 [沙头角腔] zien1 [客语拼音字汇] sen1 [陆丰腔] cen1 sen1 [客英字典] sen1 [海陆丰腔] sen1 sien1 [宝安腔] zen1 [东莞腔] zen1 [台湾四县腔] sen1 si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增登開平聲開口一等səŋsong
    [si]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FF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GDI
    四角: 403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寸,之声。寸,与法度有关。本义: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如:大理寺(职掌审核刑狱案件))

    (2) 同本义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说文》

    寺,治也,官舍也。——《一切经音义》

    寺,官舍也。——《三苍 》

    寺,官也。——《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

    令骑奴还至寺门。——《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

    城郭官寺。——《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列寺七里。——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寺正(大理寺正卿的略称);寺舍(官舍。官署办公的房子;佛教僧侣的房舍);寺库(古时寺观里设的当铺);寺省(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寺曹(九卿官署);寺署(官署);寺卿(九寺大卿的简称);寺棘(大理寺的别称);寺丞(官署中的佐吏)

    (4) 佛教的庙宇

    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 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 白马寺。——《广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寺宇(寺院);寺刹(寺和塔);寺主(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寺庵(僧和尼所居的寺庙);寺寝(祠庙的后殿)

    (6) 某些宗教供礼拜、讲经的处所 。如:礼拜寺;摩尼寺;特指伊斯兰教礼拜讲经的地方

    清真寺

    (7) 奄人,内监。古代皇宫内供使令的小臣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秦风·车邻》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诗·大雅·瞻卬》

    齐寺人 貂。——《左传·僖公二年》

    阍,门者也,寺人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8) 又如:寺人(太监,古代宫内供使的小臣,东汉后专指宦官)

    (9) 姓

    英文翻译

    court, office; temple, monastery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客英字典] sii5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se5 [陆丰腔] sii5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海陆丰腔] sii6 cih6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5
    ◎ 潮州话:ri7 [潮阳]z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祥吏去聲開口三等zsih/sziohz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