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蓝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僧伽罗磨。佛教寺院。
《十诵律·比丘诵》:“地法者,佛听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坊舍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两岸平地,有国名 毗荼 ,佛法兴盛。又逕 蒲那般河 ,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亦省称“ 僧蓝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蒲州 东十餘里,有寺曰‘普救’……僧蓝无丽於此。” 明 袁宗道 《暮春邹生邀黄思立诸公游高梁桥即事》诗:“西山如骡髻,万黛滴僧蓝。”
引证解释
⒈ 即僧伽罗磨。佛教寺院。
引《十诵律·比丘诵》:“地法者,佛听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坊舍故。”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两岸平地,有国名毗荼,佛法兴盛。又逕蒲那般河,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
亦省称“僧蓝”。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蒲州东十餘里,有寺曰‘普救’……僧蓝无丽於此。”
明袁宗道《暮春邹生邀黄思立诸公游高梁桥即事》诗:“西山如骡髻,万黛滴僧蓝。”
僧伽蓝的国语词典
胡语音译。谓佛教僧团所住的林苑。一般指佛教寺院。《四分律.卷一九》:「舍夷城中诸妇女俱梨诸女人,持饮食至僧伽蓝中供养。」也作「伽蓝」、「僧蓝」、「僧伽蓝摩」、「僧伽蓝磨」。
僧伽蓝的网络释义
僧伽蓝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2)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韩愈《山石》
(3) 又如:僧行(僧众);僧众(僧人:和尚;佛教徒);僧录司(明清时期管理佛门事务的机构);僧雏(年龄小的僧人);僧寮(僧人居住的房屋);僧居(僧人的居室,寺院);僧衲(僧衣);僧靿袜儿(僧人穿的长筒袜);僧正(管理众僧之官);僧官(管理僧人、寺庙的官吏);僧纲(管理佛教的官);僧腊(指僧人受戒后的年龄。又称法腊);僧伽梨(僧服大衣名。为袈裟的一种)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en1 [沙头角腔] zien1 [客语拼音字汇] sen1 [陆丰腔] cen1 sen1 [客英字典] sen1 [海陆丰腔] sen1 sien1 [宝安腔] zen1 [东莞腔] zen1 [台湾四县腔] sen1 sie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僧 | 蘇增 | 心 | 登開 | 平聲 | 蒸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səŋ | song |
详细解释
gā
(1) ——译音用字。如:伽马射线
(2) 另见
jiā
名词
(1) 加速度单位“伽里略”的简称,等于1厘米/秒 2 。尤指重力加速度单位
(2) 另见
qié
(1) (形声。从人,加声。翻译佛经多用为人名,故从“人”)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1 [宝安腔] ga1 [梅县腔]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伽 | 求迦 | 羣 | 戈三開 | 平聲 | 歌 | 開口三等 | 果 | 戈 | gʰĭɑ | gi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2) 同本义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蓝,染青草也。——《说文》
终朝采蓝。——《诗·小雅·采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3) 又如:木蓝、菘蓝、马蓝等
(4)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
(5) 姓
形容词
(1)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鳸窃蓝。——《尔雅·释鸟》。注:“青也。”
上有蔚蓝天。——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以蓝手巾裹头。——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蓝郁郁(蓝蓝);蓝榜(乡会试时,只要答卷不合规定,或者有了污损,就把它用蓝笔写出,截角张榜公布,并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蓝湛湛(形容极蓝)
(3) 假借为“褴”。衣服破烂
筚路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蓝蓝(衣服破旧的样子);蓝蒌(形容衣服破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娜庵5 [潮州、饶平]罗庵5 ,nam5(nâm) [潮州、饶平]lam5(lâm) [澄海]nang5(nâ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