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戏

guī lěi xì [ kui lei xi]
繁体 傀儡戲
注音 ㄎㄨㄟˇ ㄌㄟˇ ㄒ一ˋ

词语释义

用木偶进行表演的戏剧,今通谓木偶戏。有布袋、提线、杖头木偶等。据《封氏闻见记》载,·大历年间,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

词语解释

  1. 用木偶进行表演的戏剧,今通谓木偶戏。有布袋、提线、杖头木偶等。据《封氏闻见记》载, 唐 大历 年间,有人“刻木为 尉迟鄂公 突厥 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於生。” 宋 黄庭坚 《涪翁杂说》:“傀儡戏,木偶人也。或曰当书魁礨,盖象古之魁礨之士,彷彿其言行也。” 清 周亮工 《与何次德》:“弟幼时见傀儡戏,二尺许,长綫索,累累任人捉弄。”

引证解释

⒈ 用木偶进行表演的戏剧,今通谓木偶戏。有布袋、提线、杖头木偶等。

据《封氏闻见记》载, 唐大历年间,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於生。” 宋黄庭坚《涪翁杂说》:“傀儡戏,木偶人也。或曰当书魁礨,盖象古之魁礨之士,彷彿其言行也。”
清周亮工《与何次德》:“弟幼时见傀儡戏,二尺许,长綫索,累累任人捉弄。”

傀儡戏的国语词典

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广义的包括所有的木偶戏。古称为「傀儡子」、「魁礧子」、「窟礧子」。狭义的指杖头傀儡和悬丝傀儡。相传周、秦时代就有木偶戏,宋有杖头傀 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等。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技艺》及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艺人》。元、明、清以来傀儡戏皆有流行。近世多称 为「木偶戏」。又古代演傀儡戏的人在扁担的一端,挑著圆形的箱笼,另一端附著一个戏台,挑著到处表演。

傀儡戏造句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威胁: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和电视的出现,西西里傀儡戏已经呈衰落趋势,西西里岛城镇社会的变迁也加快了其灭亡的速度。
闽南地方戏曲在剧目、表演、音乐等方面都受木偶戏影响极深,至今各剧种仍尊称傀儡戏是本剧种的师傅。
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他的傀儡戏被英国最高尚的人士所赏识,使他觉得面上很有光彩。
状元、夫人弯身谢天;南系傀儡戏偶三两尊,唱词五六段,就是喜庆的一齣戏了。
其中,傀儡戏皮影戏是一个分析研究的最佳切入点。
很高,说书的分小说、讲古等,卖唱的分小唱、嘌唱等,演傀儡戏的分杖头、悬丝、药发等,还有相扑、杂剧、皮影戏、乔影戏、诸宫调、叫果子等耍子。
他的措词本身那么陈腐,以致在我脑子里只能是这样的形象:一个裹着头巾的傀儡戏里的“角色”,在布龙公园追着打老虎,一面跑一面从身子里每个孔洞里往外漏木屑。
所谓傀儡戏就是利用贴在人偶躯干和四肢上的细线来操作的人偶戏,操纵傀儡的师父则站在舞台的上方来进行表演。
但是不管怎样,可以确定的是布袋戏发明与泉州傀儡戏文化息息相关,是无可争议的事情。
旅行团旅游的外国游客在越南通常采取的水木偶戏在全国水傀儡戏在河内举行。

汉字详情

kuǐ [kui]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RQC
姓名学:
仓颉: OHUI
四角: 2621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鬼声。本义:伟;大)

(2) 同本义

傀,伟也。——《说文》

达生之情者傀。——《庄子·列御寇》

(3) 又如:傀然(魁梧貌);傀俄(魁伟貌);傀卓(卓异)

(4) 奇异

大傀异灾。——《周礼·大司乐》

(5) 如:傀奇(奇异。亦指奇异之物);傀怪(奇特怪异);傀异(奇异);傀伟(奇特)

英文翻译

great, gigantic; puppet

方言集汇

◎ 粤语:faai3 gwai1
◎ 客家话:[东莞腔] ngui3 [梅县腔] kwi2 [宝安腔] kui3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kwui3 [台湾四县腔] kui3 kui5 gui3 [海陆丰腔] kui3 kui5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公回平聲合口一等kuai/kuoikuɒi
lěi [lei]
部首: 221
笔画: 17
五笔: WLLL
五行:
仓颉: OWWW
四角: 26260

详细解释

(1) ——见“傀儡”( kuǐlěi)

英文翻译

puppet, dummy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5
◎ 客家话:[梅县腔] lui3 [海陆丰腔] lui3 [客语拼音字汇] lui3 [宝安腔] lui3 [客英字典] lui3 [台湾四县腔] l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魯回平聲合口一等luɒiluai/luoi
xì,hū [xi,hu]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CAT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I
四角: 734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动词

(1) 角斗,角力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1) ——“於戏”(wū hū):同“呜呼”(wū hū)

(2) 另见

英文翻译

theatrical play, show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潮州话:h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