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腥

tōu xīng [tou xing]
注音 ㄊㄡ ㄒㄧㄥ

词语释义

偷吃带腥的东西,也就是吃荤。

偷腥的国语词典

偷食腥味,常用以指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如:「男人在外偷腥,往往造成夫妻感情破裂。」

偷腥的网络释义

偷腥

  • 偷吃带腥的东西,也就是吃荤。一般用作比喻男女之间做了有背行为规范或有背道德的事。这是个行为,偷腥可以泛指在违犯道德或法律,获得自私行为利益的行为。背叛自己的法律配偶,和其他人有性关系的行为是偷腥;和自己男女朋友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是偷腥。偷腥在男女关系上范围在偷情之下。
  • 偷腥的翻译

    英语: tocheatonone'sspouse,tohaveanaffair
    法语: trompersonconjoint,avoiruneliaisonextra-conjugale

    偷腥造句

    那天在和我麻吉想要偷腥找点刺激。
    一只猫即使你再宠它,都无法改变它偷腥的本性,除非这是只素猫,天生吃素从不沾腥。
    陈星左右看看,猛然想起自己现在的是‘偷腥的猫’。
    对最新的这起事件,一桩据称与他偷腥有关的勒索案处理方式,也非常符合赖特曼迷期待的方式:幽默中带有一点说故事的味道。
    没有天敌的日子久了,自然的鼠胆包天,黑天白日聚众偷腥,鬼东西为所欲为。
    她能任用有明显缺点但肯干能干的年轻干部王熙凤,能看透“哪个猫儿不偷腥”,想得开“凡百事情,都自己减了”,安享天年。
    李心洁走出丈夫偷腥阴影我们现在更珍惜对方。
    吉里博士说:如果问偷腥的人被抓住的可能性,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对风险的低估,以及对后果严重性的低估。
    陈慧琳弟弟陈司翰花心名声在外,他与庄思明拍拖约一年间多次被踢爆背着女友偷腥,庄思明近日更跟他划清界线。
    但是,在这个容易寻到足迹的数字化时代,偷腥和被捉奸在床的的几率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大。所以,为什么还要撒谎呢?为什么还要喊冤呢?
    于冠华的妻子方文琳看到记者手中的偷腥照以后,没有得到丈夫道歉的她选择勇敢面对媒体,宣布离婚。
    于冠华妻子方文琳看到记者手中的偷腥照片,一句“好丢脸“为他们的婚姻划上了句号。
    闻陶喆偷腥风波“人夫”王识贤这样回应。
    难道这个世界真有不偷腥的猫?
    倪震在“偷腥事件”发生后公开表示与周慧敏分手。
    这小子竟然做了一个色胆包天的偷腥贼。
    于是,世纪大贱男,自如地游走在两个女人之间,既想要大婆打点家庭,帮他照顾老小,维护他倦鸟知返的男人形象,另外一方面又继续偷腥,尽享齐人之乐。
    那位公公既有偷腥前科,就很难让人相信他没有“爬灰”邪念。
    去跳会,然后找俩小妹儿,好久没偷腥了。
    虽然猫儿偷腥已有几次得手,毕竟这是一只带刺雏儿,弄不好鸡飞狗跳,家无宁日。

    汉字详情

    tōu [tou]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WGJ
    五行:
    仓颉: OOMN
    四角: 282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2) 同本义

    偷,苟且也。——《说文》

    其下偷以幸。——《国语·晋语一》

    安肆曰偷。——《礼记·表记》

    存者且偷生。——唐· 杜甫《石壕吏》

    偷性命于榛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诸司素偷惰。——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偷的锣儿敲不得(喻不能声张);偷存(偷生;苟活);偷合(苟且迎合);偷弛(苟且松弛);偷免(苟免);偷快(苟求快乐);偷幸(苟且侥幸);偷苟(苟且)

    (4) 浅薄;不厚道

    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5) 又如:偷俗(浅薄的人情风俗);偷风(浅薄的社会风气);偷浅(浅薄)

    动词

    (1) 轻视

    子大叔、 子羽谓 子产曰:“ 韩子亦无几术, 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 韩子不可偷也。”——《左传》

    (2) 取

    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唐· 温庭筠《太子西池》

    (3) 窃取

    偷,盗也。——《广韵》

    楚有善为偷者。——《淮南子·道应训》

    偷者,天下之盗也。

    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后汉书·陈元传》

    (4) 又如:偷钱;偷东西;偷嘴;偷吃东西;从停车场偷了一辆车;从银柜偷钱;偷了配方,并开始自己制造这种产品

    (5) 偷情;私通 。如:偷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谓与妇女私通)

    (6) 突然地或急速地抽出 。如:偷出右手来,就是一顿饱打

    (7) 设法避免、不履行 。如:偷税

    (8) 抽出、挤出 。如:偷空儿;忙里偷闲

    名词

    (1) 盗窃他人钱物的人

    群偷惊走。——《晋书·王献之传》

    (2) 又如:小偷

    副词

    (1) 秘密,暗地里 。如:偷睛(偷偷地窥看);偷耳(形容暗中细听);偷往;偷着来

    (2) 出其不意 。如:偷营;偷袭

    英文翻译

    to steal, burglar, thief

    方言集汇

    ◎ 粤语:tau1
    ◎ 客家话:[梅县腔] teu1 [陆丰腔] teu1 [客语拼音字汇] teu1 [台湾四县腔] teu1 [客英字典] teu1 [海陆丰腔] teu1 [沙头角腔] teu1 [宝安腔] tiu1 [东莞腔] teu1
    ◎ 潮州话:t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託侯平聲開口一等tʰəuthu/thou
    xīng [xing]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JTG
    五行:
    仓颉: BAHM
    四角: 76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3)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内饔》

    (4) 通“胜”。生肉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论语·乡党》

    膳膏腥。——《礼记·内则》

    胖如脯而腥者。——《周礼·内饔》郑注

    (5) 荤腥,带腥气的食物 。如:他从不沾腥;腥腐(腥臭腐败之物);腥膏(腥荤肥腻的食物);腥血(荤腥)

    形容词

    (1) 丑恶

    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书·酒诰》

    (2) 又如:腥德(丑恶的品德);腥闻(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3) 生 。如:腥生(生的鱼肉等食物);腥鱼(生鱼);腥鲜(水产动物)

    英文翻译

    raw meat; rank, strong-smel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1 s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siang1 [台湾四县腔] siang1 sen1 [客英字典] siang1 sen1 [海陆丰腔] siang1 sen1 [东莞腔] siang1 [宝安腔] s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1 xiang4 [陆丰腔] si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桑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sieŋ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