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刀

wō dāo [ wo dao]
注音 ㄨㄛ ㄉㄠ

词语释义

日本旧时所制的佩刀,以锋利着称。我国古代称之为日本刀,又称倭刀。 青狐皮的别名。

词语解释

  1. 日本 旧时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我国古代称之为日本刀,又称倭刀。

    《红楼梦》第五二回:“有个 真真国 的女孩子……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忽听得‘喀把’一声,就从衣襟底下忒楞楞跳出一把……杀人不沾血的缠钢折铁雁翎倭刀来。”

  2. 青狐皮的别名。

    《嘉庆一统志·盛京奉天府五》“玄狐”注:“又有青狐,亦名倭刀,毛色兼黄黑,贵重次玄狐。”

引证解释

⒈ 日本旧时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我国古代称之为日本刀,又称倭刀。

《红楼梦》第五二回:“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忽听得‘喀把’一声,就从衣襟底下忒楞楞跳出一把……杀人不沾血的缠钢折铁雁翎倭刀来。”

⒉ 青狐皮的别名。

《嘉庆一统志·盛京奉天府五》“玄狐”注:“又有青狐,亦名倭刀,毛色兼黄黑,贵重次玄狐。”

倭刀的国语词典

日本旧时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宋时曾入贡。

倭刀的网络释义

倭刀

  • 毛皮倭刀,沙狐皮称之为“倭刀”,贵逊元狐。古代有“一品玄狐,二品貂,三品四品穿倭刀”之说。《红楼梦》第一零五回,贾府被抄物品中就有“元狐帽沿十副, 倭刀帽沿十二副……”。
  • 沙狐的腹下皮名“天马皮”,颔下皮名“乌云豹”,皆贵重。
  • 倭刀造句

    手里倭刀使得密不透风,一招快过一招。
    朱猛拇指一按剑柄龙口,然后轻轻一旋,破倭刀的刀柄和刀身一下子分离开来,刀身掉落在地,发出一声脆响,刀柄则继续留在朱猛手中。
    麻风人也不是省油灯,同时跃起,不知何时兵刃在手,三个是刀,其中一个是东瀛倭刀,另一个自然是金刚杵,各自认定一个对手杀了起来。
    一把通体闪着乌光的倭刀向他劈来,差点把方俊劈成两半。
    两中刀在空中相交,李越前的身形被倭刀一震,急速向地面倒下,当其身形在距地面一寸左右时,却如触机簧般反弹而起,稳稳地在场中站定。
    进入大门,一个圆形的广场呈现在眼前,广场四周摆满兵器支架,上面摆放着林林总总各式奇形怪状的倭国武器,其中以倭刀、长矛居多。
    今日主要工作就是老蔡与陈新交接库房,老蔡拿了货册,打开一间西厢房,里面放的全是倭刀和折扇,平日打扫和擦拭是卢友和蔡申举在做。
    两者分开时,刀身可作短剑使用,刀柄可作判官打穴用,两者合起来时,便是东瀛人惯用的弯刀——倭刀。
    一个神秘的少年,一把失传百年的杀倭刀,两者一经出现,倭营内一片血雨腥风。
    两人倭刀掉落一边,你咬我拽,恰如疯狗咬架,滚作一团。
    王永双手持着四尺倭刀,舞成一片,同伴身死令他不得不独自面对三敌,一时间险象环生。
    此人头戴装饰有水牛角肋立的唐冠胄,身穿一套缥丝威的切付小札二枚胴具足,腰间别着一对倭刀。
    且从倭国贩些特产来卖,譬如说倭刀、倭马等值钱的东西,待有了我们自己的船只,便北上女真,换些人参、鹿茸之类的东西。
    松下参三审情度势,固本守元,把一柄倭刀抡起一道光圈,门户封得严严的,倒也无隙可乘。
    难道门多郎次郎卖给他们的倭刀真的是赝品?真要命,我又不知道内情。

    汉字详情

    wō,wēi [wo,wei]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T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HDV
    四角: 22244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人,委声。本义:古称日本) 人种名。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其后倭和与日本两名并称 。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国(中国史书中日本的古称);倭夷(日本海盗)

    (1) 矮的,个子不高的 。如:倭狐猴

    (2) 短的 。如:倭刀

    英文翻译

    dwarf; dwarfish, short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wo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o1 wi1 [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o1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o1 [宝安腔] wo1 | wui1 [客英字典] vui1 vo1
    ◎ 潮州话:窝1(涡)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爲支B合平聲合口三等支Bʔĭweqye/we
    dāo [dao]
    部首: 207
    笔画: 2
    五笔: VNT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H
    四角: 1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量词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如:我买了两刀

    英文翻译

    knife; old coin;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1
    ◎ 客家话:[陆丰腔] do1 [客英字典] dau1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dau1 [梅县腔] dau1 [海陆丰腔] do1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宝安腔] dau1 [沙头角腔] dau1 [东莞腔] dau1
    ◎ 潮州话:do1 (to)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勞平聲開口一等taut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