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

jiè yuè [ jie yue]
繁体 借閱
注音 ㄐ一ㄝˋ ㄩㄝ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借阅 jièyuè

(1) 读者借来阅览

一些书籍几乎从来没有读者借阅过
move

词语解释

  1. 借书阅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汪中》:“鬻书於市,与书贾处,得借閲经史百家。”如:这几本书我都没有,只好到图书馆去借阅。

引证解释

⒈ 借书阅读。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汪中》:“鬻书於市,与书贾处,得借閲经史百家。”

如:这几本书我都没有,只好到图书馆去借阅。

借阅的网络释义

借阅

  • 借阅,读音jiè yuè,汉语词语,读者借来阅览。
  • 借阅造句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无限期地借阅这本书。
    记者就曾极偶然地在北大图书馆里借阅过有胡适亲笔签名、印章,并题写了短序的《独立评论》杂志。
    日前,接力出版社为其即将上市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在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少儿借阅室举办推荐会,众多孩子和家长体验到了书中内容“活起来”。
    在这个图书馆借阅室的门口,摆放着三台一米多高,看起来像小冰箱的装置,它们就是自助式图书消毒机。
    他还说,自助还书设备是通过扫描借阅证和书上的白色编条来实现的,还完就往旁边一堆,工作人员不可能一本一本当场检查。
    文本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传抄、刊售、租赁借阅,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为刊售。
    杭州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里有个员工图书借阅室。
    偌大的借阅室,似乎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没有任何脚步声、人声,只能隐隐听见楼下公园里游乐场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流过,日光缓缓地在他身上移动着照射的角度。
    使用自助图书馆仅需提供押金,借阅图书则完全免费,但超过借阅期仍未归还图书及未办理续借手续的,将要征收滞纳金。
    读者如需继续借阅,应先将所购图书归还区图书馆,经区图书馆分编加工后再办理续借手续。
    只要提供身份证,任何人均可免费办理借阅证,前来看书或者把书借回去看。
    该员离职后,如果尚有医图借阅证、书刊、逾期滞还金或赔书款等未还清,本单位将积极协助处理赔偿事宜。
    借阅的流转时间,填空比率和馆际互借书籍的平均成本是多少?
    此外,更摆放各科教材套及书刊方便各教职员及学生借阅。
    需延修或有任何延长借阅问题之毕业生,请提早来馆洽办。
    网络环境对流通书库开架借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把乱架率降到最低限度。
    这本书是张家口市立图书馆的馆藏书,上面有印,书后面还有借阅的期限表,看到登记的内容,便可知道这本书借出的频率很高。
    图书馆也会把《苹果日报》改为“闭架”陈列,民众须出示证件,满十八岁才能借阅,确保青少年不受动新闻污染。
    随后记者轻松把书找到,将书放到自助借还一体系统机上,扫描自己的借阅卡,系统打印出借书凭条。
    刘池说,这些图书将考虑采用闭架的方式供借阅,读者可通过索引请工作人员寻找。

    汉字详情

    jiè [jie]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AJG
    姓名学:
    仓颉: OTA
    四角: 242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 借进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

    借者之用心。

    其借书亦类予。

    (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4) 借出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

    (6) 帮助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

    动词

    (1) 假托;借口

    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

    (3) 凭借;依靠

    借子杀之。——《墨子·公输》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

    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借征入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


    (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英文翻译

    borrow; lend; make pretext of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宝安腔] zia5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东莞腔] zia5 [沙头角腔] zia5 [海陆丰腔] zia5 [陆丰腔] zia5
    ◎ 潮州话:ziêh4/zioh4(chieh) zia6(chĩ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tsĭaciah/zyah
    yuè [yue]
    部首: 321
    笔画: 10
    五笔: UUK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SCR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门,说省声。象在门里清点东西。本义: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

    (2) 同本义

    阅,具数于门中也。——《说文》

    (3) 引申为计算

    阅,具也。——《小尔雅》

    阅,数也。——《广雅》

    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左传·襄公九年》。注:“阅,犹数也。”

    (4) 又如:阅问(逐一询问)

    (5) 察看;视察,考查

    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管子》

    (6) 又如:阅实(查对实事);阅狱(查看监狱);阅审(审核);阅稼(查看禾苗生长情况);阅试(审查考试)

    (7) 检阅

    马端敏公新贻亲临校场阅射。——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

    (8) 又如:阅武(检阅军队)

    (9) 看;阅读

    阅金经。——唐· 刘禹锡《陋室铭》

    苏黄共阅。—— 明· 魏学洢《核舟记》

    公阅毕。——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阅卷(评阅试卷);阅荐(审阅荐举);阅看(阅读);阅正(审阅指正)

    (11) 经历

    那夜跳窗而出,原来就是此楼,思之恍如昨日,不想早阅三年。——《铁花仙史》

    (12) 又如:阅日(过日子);阅月(经过一月);阅岁(经过一年);阅世(经历时世)

    (13) 观赏

    历观今古,无臣下与君上同坐阅戏者。——唐· 吕道生《安禄山》

    (14) 又如:阅胜(观赏美景);阅戏(看戏)

    (15) 总聚;汇集

    川阅水以成川。——陆机《叹逝赋》

    英文翻译

    examine, inspect, review, 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