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寇赍盗

jiè kòu jī dào [jie kou ji dao]
注音 ㄐ一ㄝˋ ㄎㄡˋ ㄐ一 ㄉㄠ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后汉书.寇恂传》载恂曾为颍川太守,颇着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赍盗君一年。"后因以"借寇赍盗"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林则徐《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其中近年所买夷炮,约居三分之一,尽以借寇赍盗,深湛愤恨。”

成语用法

借寇赍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汉字详情

jiè [jie]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AJG
姓名学:
仓颉: OTA
四角: 242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 借进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

借者之用心。

其借书亦类予。

(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4) 借出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

(6) 帮助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

动词

(1) 假托;借口

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

(3) 凭借;依靠

借子杀之。——《墨子·公输》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

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借征入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


(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英文翻译

borrow; lend; make pretext of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宝安腔] zia5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东莞腔] zia5 [沙头角腔] zia5 [海陆丰腔] zia5 [陆丰腔] zia5
◎ 潮州话:ziêh4/zioh4(chieh) zia6(chĩ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tsĭaciah/zyah
kòu [kou]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FQ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MUE
四角: 3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2)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名词

(1)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 姓

英文翻译

bandits, thieves; enemy; invad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3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eu5 kieu2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客英字典] keu5 [宝安腔] kiu5 [海陆丰腔] keu5 k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ji]
部首: 401
笔画: 12
五笔: FWWM
五行:
仓颉: JBBO
四角: 40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拿东西给人,送给

齌,持遗也。从貝,齊声。俗字作賫。——《说文》

共其财用之币齌。——《周礼·外府》

设道齌之奠。——《周礼·小祝》。注:“犹送也。”

受其将币之齌。——《周礼·小宗伯》

又齌皮、马。——《仪礼·聘礼记》

王何不以地齌周最。——《战国策·西周策》

赍钱三百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赍助(接济;资助);赍赏(赏赐);赍钱(持赠金钱);赍盗粮(赠送粮食给盗寇)

(3) 携带;持

行者齎。——《汉书·食货志》。注:“谓将衣食之具以自随也。”

齎盗粮。——《荀子·大略》

赍黄金千斤。——《战国策·齐策四》

赍叶入市。——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4) 又如:赍酒(携酒,带酒);赍带(携带);赍排(置办安排);赍刺(持名片往谒)

(5) 怀抱着

赍志没地,长怀无己。——江淹《恨赋》

(6) 又如:赍志(心怀大志);赍志而殁(心怀未遂的志愿死去);赍子(男性生殖器)

英文翻译

present

方言集汇

◎ 粤语:zai1

宋本广韵

dào [dao]
部首: 510
笔画: 11
五笔: UQWL
五行:
仓颉: IOBT
四角: 3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 同本义

盜,私利物也。

窃货曰盗。——《荀子·脩身》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

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

(4) 抢掠劫持

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

(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6)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7) 侵犯 。如:盗边(侵犯边境)

(8) 私通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

(9) 逃避 。如:盗税(逃避纳税)

名词

(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

(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

(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

(4) 对反叛者的贬称 。如:盗乱(盗匪之乱)

副词

偷偷地,暗中地

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英文翻译

rob, steal; thief, band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客家话:[陆丰腔] to6 [梅县腔] tau5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